(25日)1951年1月25日,宜城鎮熱烈歡送首批60名青年參加抗美援朝
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1年1月25日,宜城鎮首次熱烈歡送60名學生參軍。8月,全縣7000餘名青年踴躍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錄取1632人。8月1日,縣各屆人民組織慰問團赴丁山慰問在華東第五野戰醫院療養的傷病員。5日,中國人民赴朝鮮慰問團代表徐鑄成、陳俊明、錢愛珠3人蒞宜,分別在宜城、丁山、張渚、和橋、徐舍等地舉行6次報告,有7萬餘群眾聽取了報告。14日,縣各屆人民慰問代表團率領文娛團赴常州慰問誌願軍某部傷病員。10月25日,縣召開慶祝誌願軍出國作戰兩周年紀念大會,慰問誌願軍複員軍人和誌願軍家屬。
1991年1月25日,市農行首家開辦國際業務
1991年1月25日,全市首家專門辦理外彙業務的金融機構——中國農業銀行無錫分行國際業務宜興辦事處在市農業銀行成立,這是全省基層支行中辦理外彙業務的首批試點之一。國際業務宜興辦事處是經國家外彙管理局江蘇分局批準成立的,隸屬於農行宜興市支行。該辦事處將以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為服務方向,代理外幣儲蓄、外彙存款、外彙貸款、代理外幣及外幣票據兌換、征信調查等外彙業務。辦事處的成立,為宜興市鄉鎮企業走向國際舞台提供了條件。
2003年1月25日,宜興紫砂文化研究會成立
2003年1月25日,宜興紫砂文化研究會成立,宜興市紫砂界人士有了自己的文化研究團體。該研究會是從事紫砂文化藝術研究的民間組織,旨在團結、組織紫砂藝術工作者,開展相關的曆史、文化、技藝等方麵的研究,推進高新技術在紫砂行業中的運用,促進紫砂文化藝術的創新和發展。
(27日)1953年1月27日,全縣取締反動會道門組織
反動會道門組織在宜興活動的曆史悠久,遠在清光緒二十一年、宣統年間,“陰陽學訓”(即“紅三教”)、“同善社”(“白蓮教”遺孽)、“中華理教會”等組織就從外地傳人。民國年問,“大刀會”傳人,後又分化出“紅槍會”、“黃槍會”。日偽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又先後傳入“一貫道”、“先天道”、“金錢道”、“西乾道”、“中華道義會”等會道門組織。解放初期,宜興有“一貫道”、“同善社”、“紅三教”等16種會道門組織。反動會道門組織嚴密,多數為國民黨政府操縱和利用。解放後,縣公安局通過鎮反運動依法取締了幾批。1953年1月27日,縣局召開公安及有關區鄉幹部緊急會議,傳達蘇州地區公安處會議精神,部署取締反動道會門的工作。會後抽調33名幹部,組成8個工作組,協助基層工作。至6月結束,取締“一貫道”、“同善社”、“大刀會”等8種反動道會門,逮捕反動道首48名(點傳師以上33名,壇主以上15名),判處死刑1名,判處其他徒刑24名,管製19名,其他處理4名,登記悔改的小道首、辦道人員110名,退道27288人。
(28日)1994年1月28日,“江蘇省宜興經濟開發區”揭牌
1990年9月25日,無錫市政府在《無錫外商投資規劃區大綱》的報告中,將陶都片區——陶瓷工業投資區列為無錫市對外開放、成片開發的“四片一中心”的組成片區之一。1992年4月15日,陶都高新技術經濟開發區成立,規劃麵積3.8平方千米,控製區域21平方千米。東起陶都路以西,西至寧杭公路以東,南起通蜀路,北到湖光路之間,範圍在宜城、丁蜀兩鎮之間。實行“三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模式,並開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建設。1993年12月14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蘇政發(1993)72號文正式批準“無錫市陶都高新技術經濟開發區”為省級開發區,並更名為“江蘇省宜興經濟開發區”。1994年1月28日,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2000年6月,為加速環科園的建設,宜興經濟開發區並入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