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月17日,宜興持續降大雪

1984年1月17日起,大雪持續47小時,降雪量77.1毫米,積雪深度達37厘米。城內外電話、廣播、電線杆折斷多處,車輛停駛。

1991年1月17日,著名書畫家黃若舟來宜興拍攝電視講學片

1991年1月17日,87歲高齡的宜興籍著名書畫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黃若舟,懷著為發展宜興陶瓷獻計獻策的心願,偕上海電視大學攝製組一行7人,來宜興陶瓷公司拍攝了以“書畫同源、陶瓷書畫立體造型”為主題的電視片。他們還到善卷洞攝取了有關鏡頭。該片由黃老於當年春節後攜往日本作講學教材。

2006年1月17日,蔣洪亮同誌任中共宜興市委書記、王中蘇同誌任中共宜興市委副書記

2006年1月17日,中共無錫市委錫委組[2006]64號、127號文件通知:蔣洪亮同誌任中共宜興市委委員、常委、書記[保留剮市(廳)級],王中蘇同誌任中共宜興市委副書記。

(18日)南明永曆二年(1648年)一月十八日,宰相、傑出的戲劇家吳炳殉難

吳炳,字可先,號石渠,晚年又自稱“粲花主人”,宜興宜城人。明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先後授湖北武昌府蒲圻縣知縣、山西提學副使、工部都水司主事等職。南明桂王永曆元年,授兵部右侍郎,不久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宰相),仍兼兵部右侍郎。八月,吳炳奉命護送王太子,在湖南城步被清兵俘獲。次年正月十八日,連續絕食鬥爭7天而亡,年僅54歲。葬下灣石亭埠(今屬環科園山門村)。清乾隆四十一年賜諡“忠節”。

吳炳還是一位傑出的戲劇家,最著名的劇本有《綠牡丹》、《畫中人》、《西園記》、《情郵記》、《療妒羹》,合稱“粲花五種”。其中《綠牡丹》名列《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為越劇保留劇目;《西園記》為昆劇傳統劇目之一,並相繼與《畫中人》搬上銀幕。

1956年1月18日,全縣私營商業全麵完成公私合營,私營工業公私合營基本完成

1954年9月30日,全縣進行公私合營工業、私營工業、手工業的全麵普查,為確定分期改造提供可靠的依據。1955年3月,縣委在徐舍鎮進行小商販互助合作試點工作,組建社會主義初級形式的合作商店。1955年9月1日,縣人委正式批準湯渡地區17個窯戶合營為建新陶器廠,這是宜興對私營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開端。同年9月24日,全縣對私營商業進行普查,為過渡時期實現對私營商業社會主義改造提供可靠的資料。1956年1月10日,全縣基本完成對資本主義工業的合營工作。申請合營的占總戶數175戶的80%。其中石灰業、米廠全行業申請合營,陶業申請的占92.7%。同年1月18日,縣人委批準丁蜀鎮陶瓷全行業實行公私合營。全縣私營商業實行公私合營。1月31日,全縣私營工業也都公私合營。全縣完成了對手工業及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2月31日,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全縣5495戶私營商業,組成公私合營256戶,合作商店2113戶,保留經、代銷店3126戶,並按照量才錄用、適當照顧的精神,安排私商人員115名,其中任正副經理63名,門市部主任52名。

1983年1月18日,國務院批準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製,宜興縣劃歸無錫市

1983年1月18日,國務院批準江蘇省人民政府為實行市管縣的新體製製定的《關於改革地市體製調整行政區劃的報告》。行政區劃調整後,宜興縣劃歸無錫市。建國後,宜興縣歸屬管轄幾經調整,1949年4月,宜興縣屬華東軍政委員會蘇南行政公署武進行政區,6月改屬常州專區。1953年1月26日屬蘇州專區。1956年2月17日屬鎮江專區。1958年8月鎮江專區機關遷至常州市,改稱常州專區。1959年9月專區機關遷回鎮江市,仍稱鎮江專區。1967年3月改稱鎮江地區。1983年1月18日起,屬無錫市。

1999年1月18日,國家重點治太項目——燒香港工程破土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