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1991年1月8日,宜興舉辦於中和先生書畫紀念展
1991年1月8日,已故宜興籍教育家、畫家於中和先生80誕辰紀念活動在徐悲鴻紀念館隆重舉行。同時展出於先生遺作、畫冊、生平照片30餘件(套),以及於先生生前同窗、摯友、學生和部分書畫家的作品100餘幅。
於中和,宜興宜豐鄉人,1928年考入蘇州美術專科學校中國畫係,專攻翎毛花卉。畢業後,留校任助教。1933年,東渡日本,翌年4月考入日本國立東京美術專科學校雕塑係。1936年秋學成回國,不久,即應國民政府中央衛生署模型工廠之聘,任人體模型製作總技師。抗戰期間,他赴山西臨汾民族革命大學藝術係任教,並創作了題為《抗戰必勝,日寇必敗》的巨幅油畫,當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將軍看到這幅油畫,大加讚賞,並邀請他去五戰區政治部擔任宣傳工作。1942年安徽省教育廳創辦省立安徽學院,開設藝術係,聘請他為藝術係教授兼係主任,鑒於他在建校中成績卓著,被安徽省聘任為參議,以示嘉獎。1947年11月,因病去世,年僅36歲。
1998年1月8日,宜興市檢察院被命名為“全國模範檢察院”
1998年1月8口,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決定,授予宜興市人民檢察院“模範檢察院”稱號,這是全國檢察係統設置的最高獎項。同月13日,市檢察院檢察長蔣憲平專程赴京參加全國檢察機關第四次“雙先”表彰大會,受到尉建行、羅幹等中央領導同誌的親切接見。2月27日,宜興市召開慶功會,慶賀市人民檢察院被授牌命名為全國“模範檢察院”。市檢察院在1992年、1995年先後受到最高人民檢察院通令嘉獎和記集體一等功的獎勵。
2002年1月8日,農業部“淡水養殖品種引育中心”舉行奠基儀式
2002年1月8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承建的農業部重點建設項目“淡水養殖品種引育中心”,在屺亭鎮舉行奠基儀式,中心依托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科研成果建設,由國家投資近1000萬元,第一期工程占地180餘畝,於20Y2年10月完成。整個中心將建成設施漁業功能區、引種育種養殖區、休閑漁業功能區,是國內一流的集水產科研、產業、科普及觀光休閑為一體的新型漁業園區。
2004年1月8日,宜興市建成首家“技防鎮”
2004年1月8日,張渚鎮建成宜興市首家技術防範鎮(簡稱“技防鎮”)。從2003年9月份開始,張渚鎮共投資70餘萬元,率先開展技防鎮建設,在鎮區重點道口、繁華地段等安裝14台球形快速彩色攝像機,並建立了監控中心,為路麵巡邏力量配備350兆無線對講機,形成了有效的電子監控網,對鎮區實行全天候實時監控,進一步提高了控製和駕馭動態治安局勢的能力。
(9日)1959年1月9日,縣水文氣象站開始發布天氣預報
自1959年1月9日起,宜興縣水文氣象站在每天中午11時半和晚上6時50分通過縣廣播站廣播發布天氣預報。同時,在《宜興報》刊登天氣預報。
1988年1月9日,國務院批準宜興撤縣設市
1988年1月9日,國務院函複江蘇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宜興縣,設立宜興市(縣級)。以原縣屬區域為市屬區域。同年3月5日,中共宜興市委、市人民政府在丁蜀鎮的宜興陶瓷公司影劇院隆重舉行宜興撤縣設市大會。
宜興古稱荊邑,因境內有荊溪而名。秦朝設立陽羨縣,是無錫地區設立最早的縣,也是江蘇省內少數幾個秦縣之一。陽羨之名,地方誌書稱:“蓋荊溪之陰多山,其陽衍沃”,衍與羨音近、義通,故名。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改設義興郡,義興之名因周處長子周圮三興義兵平定背叛晉王朝的軍隊,懷帝為表彰其功而定此名。一度下轄6個縣,隋朝廢郡,改為義興縣。唐武德二年(619年)改為鵝州、南興州,不久廢州仍為義興縣。北宋時,為避宋太宗趙光義之諱,改名宜興縣。元朝時曾升縣為州、府,明朝仍改縣。清雍正三年(1725年),分為宜興、荊溪兩縣。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撤銷荊溪縣,並入宜興縣。1983年無錫市實行市管縣體製後,劃歸無錫市。
1990年1月9日,宜城環城路全線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