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3日,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
1998年1月3日,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會議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及人大常委會等六個工作報告,並作出相應的決議。會議要求: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麵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促穩定,堅定不移地實現科教興市戰略、外向帶動戰略和城鄉一體化戰略,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為奪取全市兩個文明建設的新勝利,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而努力奮鬥。會議選舉李誌浩為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史祖能為市長。
(5日)晉太康七年(297年)一月初五。一代名將周處為國捐軀
晉太康七年(297年)一月初四,周處將軍率兵行至六陌,距敵營不過裏許,紮營整陣,等候援軍,一夜間,梁王司馬彤派人兩次催戰,要求立即交戰。周處料知是梁王有意刁難,援軍不可能及時到達,自知決無生還可能。賦詩道:“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藜藿甘梁黍,期之克令終。”言畢而戰,自旦及暮,斬首萬計,弦絕矢盡。身旁的人勸他退卻,周處按劍日:“此是吾效節授命之日,何退之為!且古者良將受命,鑿凶門以出,蓋有進無退也。今諸軍負信,勢必不振。我為大臣,以身殉國,不亦可乎!”遂力戰而歿。周處死後,朝廷追贈他為平西將軍,諡號孝,後人稱周孝侯。
周處,字子隱,晉朝陽羨芳橋人。自幼膂力過人,好滋生事端,四鄰叫苦不迭,將他與山中虎、水中蛟並稱“三害”。稍長,幡然悔悟,立誌除害補過,並拜師讀書。不幾年,學識長進,鄉裏稱道,經州、府推薦,任東吳東觀左丞。晉平吳後,調新平(今陝西彬縣)太守,繼任廣漢(今甘肅文縣)太守,後升任散騎常侍,禦史中丞、建威將軍等職。周處在史學、文學等方麵也有建樹,著有《默語》30篇及《吳書》,他撰寫的《陽羨風土記》是我國最早記述地方風土民情的著作之一。
1963年1月5日,中共宜興縣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
1963年1月5日,中共宜興縣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總結全縣三年來的工作經驗及教訓,討論和確定宜興縣1963年的工作任務。這次會議按照黨的方針和政策,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調整全縣的國民經濟計劃,糾正“大躍進”中的錯誤,要求全縣各級黨組織切實加強黨的建設,進一步改進作風,增強黨的團結,提高黨的作戰力。在一次全會上,劉耀華當選為縣委書記,徐界清、黃新、陳聯科當選為副書記。
1990年1月5日,宜興陶瓷藝術展在京開幕
1990年1月5日,宜興陶瓷藝術展在北京北海公園隆重開幕。共展出紫砂、均陶等六大類近千套陶瓷精品。參加開幕式的有中顧委常委王平、伍修權、黃華,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衝、廖漢生、雷潔瓊,全國政協副主席馬文瑞,北京市政府秘書長鐵英,輕工部副部長陳士能等。彭衝、廖漢生副委員長為展覽會剪彩。參加開幕式的領導同誌對展覽給予了很高評價。
(6日)1968年1月6日,全縣第一個“革命委員會”批準成立
1968年1月6日,全縣第一個“革命委員會”——和橋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批準成立。1968年3月23日,縣召開“三代(工人、農民、紅衛兵)會”,成立了由解放軍代表、幹部代表、群眾組織代表三方麵組成的宜興縣革命委員會,主任臧誌亭。下設辦事組、政工組、生產指揮部、群眾專政組(同年12月改稱政法組),領導全縣工作。25日,在縣體育場召開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
1998年1月6日,著名病毒學家朱既明因病在北京逝世
朱既明,1917年9月12日出生於宜興宜城鎮的一個醫生世家。1939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1948年獲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是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1945年采用我國自己分離的菌種研製青黴素成功;發現甲型流感病毒絲狀體,並首次在試管中將一個動物病毒(流感病毒)裂解為有生物活性的亞單位;發現流感病毒的B抑製素,被命名為“朱氏抑製素”,後又發現γ抑製素;先後於1957年、1968年及1977年發現引起世界性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的三個亞型;查明嬰兒中毒性肺炎的病原(3型、7型腺病毒);研製成功高度減毒麻疹活疫苗;發現並研究存在於自然界的毒力減弱的溫度敏感株流感病毒;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81—1988年領導並參與研製乙型肝炎哺乳動物細胞基因工程疫苗。1998年1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