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一次想錯了,剛剛結束的一天僅僅是噩夢的開始,往後的日子才叫做真正的地獄。
20日,唯恐日軍夜襲的美軍擔驚受怕之後,開始準備第二天的戰鬥。一號機場被攻占,島南日軍聯係也被切斷,好不容易砍掉了日軍的一些枝枝蔓蔓。但是日軍的主要實力都在密密麻麻的岩洞中,火炮隻能在洞口濺起點石塊,對士兵一點威脅都沒有。少許坦克經過了火山灰灘塗的考驗,總算能為掩護起到一點作用,美軍第二十八團就在坦克的護翼下一個個地開始消滅洞中日軍,手榴彈、炸藥包、火焰噴射器,都是收效較慢的老一套,就這樣又是一天過去了,他們前進了200米都不到。
剩下的兩天,無一不是重複昨天的事情,讓美軍更為氣餒的還有大雨滂沱,導致岸上飛沙走石,海麵驚濤駭浪,22日美軍唯一能做的就是休息。
2月23日,狀況依舊,右翼前進300米。
2月24日,蝸牛般的速度並沒有變快。雖然已經艱難突破了日軍二號機場南側,但是隨即而來的日軍逆襲又給了美軍一場血的洗禮。6000名年輕士兵已經血灑戰場,情況沒有突破性的改善。2月25日,這不是一場拉鋸戰,因為日軍始終沒有出來,反而像是美軍在徒勞地刨著一麵鋼壁,接下來的幾天不外乎如此,占盡人力物資優勢的美軍的攻擊活脫脫被日本幽深複雜的通道變成了一場消耗戰。每前進一步都要踏在新戰死的屍體上,幾個團非死即傷,更有的全連覆沒。
剛開始還算僥幸的第五師此刻衝到左翼一線,也開始遭受第四師的命運,362高地的爭奪和第四師382流血戰如出一轍,日軍的密集火力將美軍退路全麵封鎖,前進是子彈,後退也是子彈,一張死亡織成的網罩住了每一個踏入日軍防範範圍的美軍士兵。
巨大的犧牲並不是徒勞的,即使堅如磐石,也有水滴石穿的一天,日軍的防禦在美軍鍥而不舍的攻擊之下實質上已經在逐步鬆動。
3月7日,美軍以陸戰三師為主力,發動強硬總攻。這次攻擊突破了以往硬攻、強攻的作風,巧妙攻下了防守最嚴密的日軍據點,雖然這樣做的後果是留下了最困難的給四師和五師,但目前美軍已經下定決心犧牲部分軍隊。三師勢如破竹,一路往前,兩天後就將日軍一剖為二,占據了三號機場。
栗林感受到了真正的壓力,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進行正麵反擊也是不現實的,他下令日軍盡可能滲透進美軍防線,采用夜間戰術重新聚集起日軍被分散的力量。可是美軍及時察覺了這些在暗夜中匍匐深入的敵人,照明彈將他們的身影暴露無疑。日軍的反擊不僅失敗了,而且造成了大量傷亡,原本底氣就不足,現在更加是雪上加霜。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日軍受到慘重打擊、進行最後的頑抗時,他們心急如焚盼望的援軍——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卻在菲律賓萊特灣遭到攔截,一番海戰之後,滿載軍備補給的軍艦被打得無力前進。而另一部分援軍,即岸基航空兵和潛艇部隊也在空戰和海戰中損失殆盡。日軍總司令部眼看自己伸出的一隻隻臂膀被砍得七零八落,決心采用日本特有的自殺性作戰方式,以最慘烈的進攻獲取最大的效果。
這支肩負使命、以死亡為代價的隊伍就是國際上讓人聞風喪膽的神風特工隊。他們故意用自己的飛機撞上航母,以求同歸於盡。用一架戰機和數人犧牲來換取美國軍隊的大批傷亡。
從西岸到東岸,美國的軍艦航母都遭遇了這種黑色襲擊。“俾斯麥海”號護航航母也不能幸免,一架日機撞入艦體,在機庫內當場爆炸,直接把機庫飛機全部引燃,火勢甚至蔓延到彈藥艙,一聲巨響,連環爆炸在海麵掀起了滔天巨浪。“隆加”號、“基厄卡克”號,眾多美軍大家夥都被這種毒蚊子摧毀,損失遠遠大於日軍。
除了空中自殺飛機,還有海底自殺潛艇。無論是“千草”還是“神武”等潛艇特工部隊,都抱著有去無回之心大肆破壞美軍的海軍力量。
從4月16日至18日,美軍不甘停滯,除了艦炮火力,幹脆全部動員,連同護航母艦的艦載機進行海陸空三方麵進攻,在火勢熊熊的燃燒彈的輝映下,日軍的炮彈也用盡了,士兵也逐漸疲憊不堪,火力像是風中殘燭,迅速被美軍凶猛地撲滅,硫黃島戰役終於在日軍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宣告結束。
7.戰典回響
下一個目標:日本本土
僅僅30餘平方千米的小小硫黃島,造成了一步一犧牲,一步一流血的局麵。作為防禦方的日軍傷亡慘重,當場陣亡20000餘人,幾乎全軍覆沒,僅僅留下1000多個戰俘。失去90餘架飛機和三艘潛艇。在最後關頭不得不衝出戰壕戰鬥時,他們就奔向了死亡。
而反觀美軍,在進攻階段因為日軍淩厲的防守反擊,21865人受傷,死亡6821人,其中大多為登陸部隊三師、四師、五師的士兵。數量略大於日軍,但是慘烈程度不可同日而語。
美軍軍備損失反而來得嚴重,不僅被擊沉了一艘護航航母,而且各種掃雷艦、中型登陸艦、快速運輸艦、登陸兵運輸艦等都有損壞,登陸坦克更是被打得麵目全非。
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美軍這一次的付出可謂是空前絕後,以遠大於日軍的代價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這樣的犧牲也是意義重大,打開硫黃島這道關口以後,美軍立刻全麵登陸搶修機場,將硫黃島作為自己戰機軍備的中轉站,從而有效解決了作戰半徑問題,借著轟炸機的戰略轟炸,使得日本本土全麵陷入崩潰。
此次美軍的重大傷亡令美軍高層心中為之一驚,日本人如此頑強的抵抗必定在本土還會上演,這樣算下來,美軍如果要拿下日本,必定要付出比此役更加慘重的代價。
但是當時美國並沒有考慮到立刻使用原子彈,而是把這個秘密武器放到日本本土,以取得更大範圍的殺傷。
8.沙場點兵
人物:斯普魯恩斯
1886年出生的雷蒙德·埃姆斯·斯普魯恩斯,畢業於美國海軍學院,雖然他成績優秀卻默默無聞,畢業後在大量戰役中,憑借自己的敏銳判斷,逐步升職為美國第五艦隊第一任司令,改組後的太平洋艦隊第三任司令,海軍上將。在對日戰爭中,斯普魯恩斯吸取了“可怕的塔拉瓦海灘”一戰的教訓,兩棲作戰戰術理論得到加強,正是他建議攻占硫黃島和衝繩島,由此突破對日作戰的關鍵,攻克日本之後斯普魯恩斯負責指揮日本全部海軍,戰後出任美國海軍軍事學院院長,他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強調戰略、戰術和後勤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退役後更是出任美國駐菲律賓大使。 由於眾議員的反對,他一生未獲五星上將獎章,引以為憾, 1969年12月13日,曾經榮獲三枚優異服務勳章、被稱為“海軍上將中的上將”的斯普魯恩斯去世。
武器:噴火器
噴火器也稱做火焰噴射器,是利用火焰噴射產生熱焰的近距離攻擊武器。噴火器主要用於攻擊敵方火力點,使得防禦工事內的士兵大範圍燒傷燒死,能夠阻擊衝擊的步兵群體。同時,噴火器能噴出極速的燃燒油,使得火焰射流異常猛烈,甚至能夠順著戰壕四處飛濺,能夠附在任何一個拐角處進行燃燒,不僅可以殺傷較為隱蔽的目標,而且能給敵人帶來極大的精神震撼。大量燃燒會消耗一定範圍內的氧氣,取而代之以有毒氣體,如果工事封閉,那麼在內的士兵就會因為窒息或者中毒而死,因此在攻堅戰中,如果遇到洞穴或者坑道這樣的防禦工事,噴火器具有出色的作用。
在硫黃島戰役中,日軍利用長期經營的永久性工事躲在暗堡、洞穴中給美軍造成了極大傷亡。為了徹底消滅負隅頑抗的日軍,美軍在此次戰役中大量使用火焰噴射器,給躲藏在地下的日軍以毀滅性的打擊。
戰術:蛙跳式越島戰術
蛙跳式越島戰術,也稱跳島戰術,一般認為由麥克阿瑟發明,意指不是采用逐一收複、各個擊破的辦法,而是跳過火力強勁、防守堅固的島嶼,先攻占下一個薄弱的島嶼,通過海空封鎖的方式使得頑強抵抗的島嶼陷入孤立的局麵,使得其最後隻能束手投降或者力竭而敗。在對日本硫黃島的進攻中,美軍即采用蛙跳戰術,最後包圍硫黃島進行全麵攻擊,使得硫黃島的防禦戰略全麵崩潰。由於日本是列島長鏈,如果在其中一環攔腰截斷,剩下的島鏈就支離破碎,不堪一擊了,美軍在攻擊太平洋上日本占領的島嶼中,廣泛使用了這一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