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杜鵬程日記中的李悻和(1 / 3)

李豔摘編

編者按:杜鵬程同誌是新華社記者,在解放戰爭時被派到獨四旅隨軍數年之久。他除寫了很多通訊報道之外,還寫了許多日記,記了很多幹部的優良作風。李悍和同誌曾任團副政委、政委,後任四師政治部主任。現僅將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杜鵬程著《戰爭日記》中有關李悍和同誌的部分摘錄給讀者。

1947年

6月24日

李主任告我,有一個司號員,13歲,作戰時一槍被敵人打死了。

有些人今天和你有說有笑,一個戰鬥下來就犧牲了。一次戰鬥下來,眼打瞎的腿打斷的,各種殘酷的景象讓人觸目驚心。有些人腿被打掉,臨死時還很清醒,他拉著你的手眼淚流下來了,握住你的手死掉了。這些人說不定是你最親密的戰友或最親的親人。

6月25日

行軍途中聽到團的幾位領導幹部說:為貫徹為士兵服務的精神,取消了小灶飯,在行軍中為克服官僚主義,減少部隊逃亡,營以上幹部下連,團以上幹部也下連,連以下幹部到排班具體掌握。我多次看到在行軍中,營團首長幫助戰士扛槍,或者看哪個人走不動就把自己的馬讓他騎,士兵甚為感動。

6月26日

李悻和:他是高中程度的學生出身,近30歲,參加革命在1936年,工作埋頭苦幹,不大說話,深入下層,意識純正,深得士兵愛戴。從他及別的知識分子身上可以看見,優秀的知識分子都是埋頭苦幹和深入下層的。

6月30日

在行軍中,曾政委不但把馬給戰士騎,而且晚上他領著幹部睡在牛棚裏,讓戰士睡在房屋中。

部隊的鞏固,這個過程就是克服農民那種散漫、自私、個體意識的過程。你看就是現在每當困難時,那種本位、散漫就暴露出來。參謀長告我,這個團是在遊擊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那時剛改編為正規軍,可麻煩了。行軍30裏就叫喊,就不滿,亂說,不服從命令。集合吃飯都得經過多少鬥爭。

7月8日

和李悻和政委談,使我常受到啟發。中國的知識分子經過曲折的曆史磨煉,已經以新的麵貌出現了。

這幾天部隊很緊張,作軍事演習,主要整頓群眾紀律。軍隊的工作,比任何地方更困難,你千辛萬苦培養一個幹部,一仗下來犧牲了。培養幹部和做人的工作,這些都是在行軍中或戰爭空隙去做,夠緊張和辛苦了。

10月4日兩

昨夜王團長談:部隊很艱苦,自轉入內戰,很多人思想有個大轉變。抗日時代可歌可泣的事頗多,現在相對少了些。自三岔灣戰鬥(8月15日左右)到如今不到兩個月,十三團傷亡400餘人,以連為例,河東過來的人把連長夥夫算上隻不過12人,最多的連隻有17人。幹部傷亡,引起有些人畏縮不前,像某營營長簡直不想幹了。

夜半又和李政委談,幹部傷亡大,生活艱苦,在艱苦鬥爭中有些人更堅強、更仇恨敵人;但也有少數人怕死,畏縮不前。

10月5日連陰兩於黃龍山

有一次軍隊到靜樂時,有十七八歲的大姑娘沒褲子穿,挺狼狽,有的戰士覺得好笑,李悍和政委看著哭了。楊秀山說,李思想意識好,這件事給他印象極深。

李悻和政委是十三團的一麵大旗,作戰勇敢,工作細致負責,他時時都在思索問題。當他發現山東新戰士不太安心,他告訴下邊幹部,黃龍山這個地方,有很多山東老鄉,不要讓新戰士受影響,他注意得那麼細微。他很銳敏,也有預見性,這是一個真正的布爾什維克。

李政委總結9月工作說:我們要萬眾一心,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可是一個連一個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各種類型,你有你的目標,他有他的打算,比如打一個仗,各人就有各人的打算。我們沒有了解各種情況,一切問題關鍵在此。所以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1.水平低,2.不想問題。比如昨天下雨,我們騎在馬上,心想快到目的地吧!就沒想我們這一連人,這一營人,此時在泥濘中跋涉,黨性就表現在此,好的幹部他此時想到部隊,想的是戰士。思想不適應部隊,用自己所想代替你的部隊,這就是唯心、主觀。你過延河很高興,而你的隊伍中的山西人就發慌(指幹穀峪過河)。現在部隊變化很大,榆林攻擊時可以給部隊清楚講明一切,而九月則是盲目的。因此,幹部不能掌握情況,情緒忽高忽低,不考慮問題,領導幹部思想盲目、不明確、左右搖擺,情緒不正常,被環境支配,這是我們今天出毛病的主要原因。

現在很少同誌自動問什麼,這就是說你很少想問題。王玉川就問得多。在工作中不要等待,要主動做好工作。平時想一想(指自己),問一問(上級),談一談(下邊)。能否做到這一切,是和一個同誌的黨性品質有關。你下去傳達這三條,連級幹部一定有多數人反對,少數同意,這就需要做工作。總之我們工作中缺乏預見性。

李揮和政委真是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他講話生動,一些深刻的道理,經過他一講,通俗易懂,大家很愛昕。以上隻是他講話的一點內容。

10月7日連陰兩於西絡村

李政委是個典型的布爾什維克,黨的工作者,當他發現大家歧視山東新兵時,即在教導員中指出,各營召開新戰士座談會,然後開班長以上幹部會。後來又開“和氣會”,各人反省。他的工作態度,銳敏的觀察力,令我十分敬佩。

李政委指出在目前,黨的工作主要是發展黨員,加強幹部戰士的教育。我所在的六連,他們在九裏山二郎岔戰鬥後隻有3個戰士黨員,如今發展了7個解放戰士為黨員,現在已有21名黨員。負傷陣亡隻有七八個人,大部分是負傷。新的積極分子湧上來了。我看見杜殿清、石中林均係一三五旅的解放兵,現在均是副班長,表現很好,鬥誌高昂。

10月11日

我看到十三團李政委如何在炮彈爆炸的火光中鎮定如常地指揮,如何在攻城受挫時信心更增,又如何在城攻下後的勝利時刻,還在深謀遠慮。這些對我都是教育和鼓舞。特別是受挫後,他精神更旺盛地去看地形和教育幹部等等,使我感動極了!

10月20日雨於宜川縣

大家又談起李悻和政委,還有犧牲了的蓋培樞同誌。茂懷說夜裏他3次看見李政委查夜,喬林山說李政委這樣的人在艱苦的戰鬥生活中很少想到自己,真是令人敬佩。

10月27日睛於吉縣師家村

到山西已住兩天,十團(編者注:十三團已改為十團,原有領導班子成員未變)李政委因三營損失兩個連,成天悶悶不樂。不僅李政委,人人均為此事而心情痛苦。我們有兩個連被敵人打垮了,這簡直不能忍受,不可思議。可是突然,三營有4個戰士回來了。他們說4門野炮是打韓城時繳獲的,打宜川戰鬥中4門野炮立了功勞。王震司令員對他們說“野炮可不能丟呀!”於是他們邊打邊撤退。直到敵人成千上萬地摸上來時,他們把野炮炸壞,推到溝裏。可是敵人已經把他們包圍了。他們有5個人被敵抓住,但是正好是個夜晚,他們冒充是敵人某某部,然後悄悄從敵群中溜出來。當他們爬過黃河上的鐵索橋時,又聽說指導員帶10餘人也回來了。這樣算來隻有兩三個人無下落。大家抱起他們,跳著喊著高興得像什麼似的。

李政委情緒突然大變。他說,我們的部隊就是這樣,哪怕隻有一個人,隻要活著,他一定會回來的。在抗日戰爭中,當情況困難時,告訴大家分散去行動,然後指定集合地點,到時候,全都回來,大家抱成一團,又出生人死地戰鬥了。

10月30日於吉縣

晚上開支部會,李政委講了話,他說作戰苦,和平更苦,8年抗戰能支持,但半年和平好多人都垮了。我很欽佩他總是能透過一切平靜的現象和事物看出問題。

10月31日於吉縣

晚開支部會。

李政委總是忙著,在新兵來後,他布置開歡迎座談會,找連級、班排幹部談,要他們注意作風,別犯軍閥主義,一舉一動做出榜樣,要幹部們了解戰士的特點、性格。當衛生隊跑了一個人,他找隊長談:“你是共產黨員?沒有爭取一個醫生的能力還做什麼黨的工作!”當供給處新分來一個人,他叫來黨員們問“這位同誌哪裏人?”有的幹部說不準時,他便批評。當他看見饅頭髒了,有人就不吃,很痛心,感歎地說:“怎麼能如此浪費糧食!”11月7日於河津晚上班以上開幹部會,李政委講話,他一講話會場頓時笑語風生。他考問班長“你班有幾個人,叫什麼,哪裏人,多大年紀……”問得有些人答不上。後來他說“下次我還要問得更詳細。”這種領導方法很生動。

11月13日於萬泉

李政委是位優秀的知識分子幹部。昕說十二團團長張獻奎、十四團政委漆承德,一為知識分子出身、一為工農出身的長征幹部,都是非常優秀的人物。

11月14日於晉西南猜氏縣

從李村出發行80裏,到了猜氏之姚村。

部隊剛住下來,李政委就到各營去作調查。他回來之後立即又給各營打電話“你們連隊腳打泡的戰士多不多!”答“不知道。”他高聲說“你們就不注意這些事。同誌,還有比這更重要的工作麼!”又說戰士們腳上打泡有很多原因,十連戰士昨天用溫水洗腳,水溫太低,沒燙好腳;有些人鞋子裏的土沒倒淨;有些人鞋子爛了。各排排長要盡量設法調劑鞋子。最重要的是,一宿營,就發動幹部首先動手給戰士們燒熱水,督促戰士們洗腳。他不洗,你就動手給他洗!

另外,今天開始行動時我們是朝西南走,可是忽然又朝東麵插過去。這一轉,在戰士心中會有什麼想法呢?同誌,你不要拿自己的想法衡量戰士,那是主觀的。要知道,一朝東走,陝北新戰士心裏就發慌。有的說要過黃河了。你聽到了嗎?注意了嗎?

“我剛才出去看見一個蒲州戰士行動不對,我問他為什麼看地形,他胡支吾。你們要注意。總之,行軍中每走一步你們都要在心裏琢磨:戰士們在想什麼。另外,石家莊解放了,消滅很多敵人,這些勝利消息,你們要好好給戰士講。”11月17日於中條山李政委非常關心戰士,他看見天氣冷,一再指示下邊給戰士們搞麥草。他說“幹部要親自檢查戰士們睡覺時是否有麥草鋪?被子是否蓋好了!”另外叫來六連一排長張生相和五連新指導員,問了他們如何管理戰士,新戰士有什麼反映。他從調查中發現,我們的幹部多係山西人,他們說話的口音,四川戰士不懂,以及有的新戰士不懂戰鬥術語等。他在談戰士情緒時說:最近山東戰士有的不安心,陝北戰士不懂作戰,連級幹部有的人有恐懼情緒。他對部隊情況極為了解,我很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