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閱讀隨想(2 / 3)

對《鏡花緣》的一點看法

《鏡花緣》這本小說,過去沒有看過。最近,大概看了一下。總的說,這本小說不是十分優秀的文學作品。它沒有《紅樓夢》對腐朽的封建統治大廈將傾的深刻揭露;沒有《三國演義》對當時風流人物文韜武略的描述;沒有《水滸》對逼上梁山的好漢們除貪官、反奸臣的稱頌;也沒有《西遊記》對孫悟空英勇機智除妖降怪的讚揚。但是,這部小說在逃避現實、修道成仙思想的夾縫中,也表達了作者李汝珍的一些進步思想和大膽的科技幻想。

提倡婦女學習。小說中出現100個少年女子,人人好學,個個有才。唐朝政府封這100個女子為女才人(又分女學士、女博士、女儒士)。她們有的能詩能文,有的善書善畫。學習成績,絲毫不低於男子。

反對男人納妾。作者借一老年妻子之口對他丈夫說:你要娶妾,我就找麵首,我把你冷落一旁,看你有什麼感想。她把丈夫要娶的幾個妾統統放走。

反對女子纏足口作者借林子洋被女人國王定為王妃後,曆數纏足所遭受的痛苦,痛斥纏足對人身的摧殘和精神的折磨。提醒世人應革除這種陋習。

作者生活於距今200年前,那時世界上還沒飛機。但他設想出一種飛車,可以載人日行數千裏。從書中所載,這種飛車沒有發動機。所以,事實上不可能飛行。但作者的構思,不能說沒有任何價值。

批判和憎恨惡劣風俗。作者描述兩麵國的人都有兩張麵孔,對穿著華貴衣帽的人,露出一副謙恭滔媚的麵孔;同一個人換穿了舊衣裳,又露出另一副凶狠鄙夷的麵孔。作者以此諷刺嫌貧愛富、巴結權貴、看不起普通百姓的勢力做派。

在藝術創作上,《鏡花緣》描述的人物有一二百個,但沒有形象生動、性格突出的典型,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對青年女子的生活,嬉笑玩樂,猜謎鬥趣卻描述得很細膩。

在社會主義的中國,婦女的政治地位和權利已經大大超過了李汝珍的理想。在社會生活中,婦女是半邊天。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女孩輟學率高,有的父母以家裏活計忙為由,不讓女孩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個別富起來的人包二奶、養情婦,違反婚姻法,敗壞社會風氣。

有的人兩種態度,對領導一個麵孔,對群眾又是另一副麵孔。所有這些早被李汝珍揭批的不良風氣都應該加以反對,繼續提高婦女的政治地位,樹立起社會主義的新風尚。

掙得大錢幹什麼

根據現行的分配政策,勞動者除按勞分配外,還可以按投入的生產要素得到收益。也就是說,投入技術、資金、管理知識等,也可以得到相應的分配,有時是高額收益。在這樣的政策引導下,有些人的財富,不算灰色收人,僅以合法收益計,就可能出現100萬元戶,甚至有少數人可成為幾百萬元戶。有人估計,現在中國100萬元的富戶以萬計是不成問題的。這是黨的富民政策的結果,也是合法的。

港、澳地區實行資本主義製度,上億元甚至幾十億元的企業家並非少數。

值得提出來的一個問題是:掙了大錢幹什麼?

有的人把錢花在物質享受上。住的是豪華宅院,有的不隻一處,有兩三處,還有別墅。吃的是美味佳肴,名貴酒水,一餐數千上萬元。穿的是名牌衣帽,款式稍不時新就要更換。走路用的是高級轎車,一輛不算多,幾輛的也不少,甚至有專用飛機、輪船。為滿足私欲,有些人養情婦、包二奶。如此過度消費,得來的不一定是身體健康,精神歡快。因為物欲膨脹,反而事事攀比,心理老不平衡。直至日日愁煩,魂銷魄散,不及年老己離開人間。

這種人,不可羨,實可悲!

有的人要把財產留給子女。如有實業要留給子女經營。那麼,子女應從基層崗位做起,曆經必要的台階,取得實踐經驗,做出優良成績,得到眾人信服,方可委以重任。如是留給子女作衣食之用,應有適當節製。按通例而論,養子女到18歲,就可自食其力。按當代知識經濟的要求,供子女上大學、就業,就盡到社會責任。以後的工作和生活,應由子女在競爭中靠自己的本領爭取。如父母繼續管辦結婚、生養、居住等事情,就會助長子女的依賴心理,減弱自力更生的誌向和能力。甚至變成一無所長、一事不成的弱勢人。父母原來的厚望,終成泡影。這種情況,並非少見。當慎思慎行。

那麼,掙得大錢應幹什麼呢?美國大富豪洛克菲勒說,“多掙錢多奉獻”,“用自己的財富回報社會,使社會變得更美好”。據《人民日報》載,此人和他的兒子一生共向社會捐助25億美元。香港李嘉誠也是同樣把自家財富回報社會。這些資本家的財富,追本溯源,還是勞動人民創造的。但在他年老臨終時,能把自己的錢財全部或部分捐獻出來,或辦學校培養人才,或救助殘疾人康複,或成立基金會擴大生產經營,或助科研求知識創新。回報社會辦點公益事,值得肯定。資本家能辦到的,我們中國的富公富婆更應該辦到。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是好事。共同富裕才能世界大同,這是我們今後幾十年的奮鬥目標。達到這個目標,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才初告成功,更加遠大的美景還要繼續追求。

人人都要熱愛祖國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它具有的特征:一是廣泛性。從大陸12.5億同胞起,到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再到世界各國的華僑華人,都可以在愛我中華的旗幟下團結起來。二是長期性。上溯幾千年從國家起源起,下沿久遠將來到國家消亡,建設強盛祖國,始終是炎黃子孫的奮鬥目標。三是進步性。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愛國主義的內容在不斷豐富和更新。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有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還規定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中共中央發表的公民基本道德規範也把愛國作為首要內容。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以熾烈的感情熱愛自己的祖國。滔滔不絕的黃河長江,滋潤著兩岸土地,養育了數以億計的人民生息繁衍,綿延不絕。萬裏長城穿越崇山峻嶺、沙漠戈壁,凝聚著中國人的智慧和勤勞。古老的文字語言構建了中國的統一團結,堅不可摧。曆朝曆代的忠臣烈士代表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常盛不衰。這些都令後代子孫自豪而激動,成為繼續前進的精神源泉。

每一個中國人都要愛護自己的祖國。在5000多年的曆史長河中,湧現出許多憂國憂民的政治家,知兵善戰的將帥,經世濟民的能人,開疆辟地的良才,文學藝術的大使,科學技術的巨匠。這些精英聯係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推動了曆史的前進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他們的崇高精神和不朽業績,後代子孫能不肅然起敬嗎?

在國家遭受外敵侵略時,每個公民都要有保衛祖國、抵抗侵略的決心和行動。1840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100多年裏,由於當政者的腐敗無能,帝國主義國家多次侵略我國。盡管當權者隻知妥協退讓,有誌青年和先進人物卻奮起浴血戰鬥。或戰於雄關要道,或殲敵於崇山峻嶺。不少烈士血灑邊防,葬身國門。其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可吟可誦的史實,數不勝數。今日,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但霸權主義仍然盛行,天下並不太平。我們熱愛祖國,對敢於來犯之敵,必須拚死戰鬥,直至使之遭到徹底慘敗,我們取得偉大勝利為止。

當前,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愛國主義的內容就是要加快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反對強權政治。按照和平統一、“一國兩製”原則,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高舉愛國主義旗幟,把我國建成為富強、文明、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重拳打假快民心

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全國實行經濟體製改革。按國家計劃生產和流通的商品逐步減少,由市場調節的商品逐步增多。這種改革,推動了經濟的增長,人民群眾得到了實惠。但是,由於體製轉軌需要較長時間,有關法律條例不完備,以致有些地方有些人見利忘義,損人利己,肆無忌憚地造假貨賣假貨。如浙江省的溫州市一度因造假名聞全國。溫州貨成了假冒偽劣商品的代名詞。工商部門未能及時加強管理,造成的危害很大。

許多廠家和商店生產經營的優質商品,受到假貨的衝擊,縮小了市場。甚至冒牌的假貨擠倒了多年受消費者好評的名牌產品。

坑害了廣大消費者。假冒偽劣商品價格較低,但質量很差。一雙劣質鞋穿不了幾天就裂口。一瓶假酒對身體毒害不小。消費者花了錢,買來的卻是一堆垃圾,怨聲四起。許多製假售假的窩點極為隱秘,有的加了偽裝,有的經常轉換場地。工商部門查不到,稅務部門找不著。流失了大量稅收,不少人非法得利,成為暴發戶。老百姓看在眼裏,恨在心中。

損害了對外貿易的信譽。如上世紀80年代,中國倒爺把大批偽劣商品運往俄羅斯,一時生意紅火。不久,消費者感到受騙,中國商品在俄羅斯人民心目中失掉信譽,即使優質產品也難以打開銷路。經過這幾年的整頓,雖有好轉,但中國倒爺留給俄羅斯人的惡劣印象尚未徹底消除。

由於製假售假產生的嚴重後果,使廣大群眾看不清社會主義市場究竟是什麼樣子。有些老年人經曆過計劃經濟體製下的消費品市場,沒有見到如此猖獗的假貨騙人,因而更不滿意政府對製售假貨的管理不嚴、打擊不力。

去年第三季度起,國務院領導決心整頓市場秩序,第一炮就嚴打製假售假。此舉深得群眾擁護。至今已獲得階段性成果。

2002年經濟發展以擴大內需為方針。這就更需提高消費者的信心和能力。農民本來收入不高,如果買了假化肥、假農藥,不僅沒錢再買好商品,而且耽誤了一年的生產,這對農民的消費心理和能力,會產生多麼大的負麵影響!

因此,整頓市場秩序任重而道遠。打擊假貨不能稍有放鬆,並須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擴大戰果。

地方保護主義是製假售假能夠長期存在的主要原因口官商勾結,誘發貪汙腐敗這種社會毒瘤的生成。因此,必須堅決反對一些地方隻顧眼前局部利益,不顧長遠大局利益的錯誤思想。我國已參加世貿組織,必須按世界貿易規則,用物美價廉的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競爭,以獲得良好的商業信譽。因此,消除地方保護主義,不能手軟。

比利時追憶殖民主義的醜行

閱《光明日報)2002年1月8日登載的梁曉華寫的《追憶非洲公園的活人展覽》一文,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1897年仲夏,比利時國王利奧彼得二世從非洲弄了267名剛果人。其中有1個酋長、100多名部落士兵、20多名婦女。這些人被運到布魯塞爾郊區戴維爾漢小鎮,比利時人在那建起了3個非洲村,讓這些剛果人每天表演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勞作方式,供歐洲各國遊客參觀。先後參觀者達100萬人次。被參觀的剛果人怒目相視,以表示強烈的不滿。

2001年12月,比利時電視台把上述史實做成紀錄片播放。其目的是反映在殖民製度統治下失去人的尊嚴、被迫像動物一樣供人參觀的剛果人的悲慘遭遇,以此加深人們對殖民主義禍害的進一步認識,以防止曆史悲劇重演。

在相同的年代,中國人也有著同剛果人類似的遭遇,蒙受了類似的羞辱。

比利時國王不把他的殖民地剛果人當人對待,而是當作動物對待。上海外國租界地公園的門前掛著“華人與狗不得人內”的告示。這些帝國主義者也是不把中國人當人對待,而與狗列為同類。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時,不把中國人當人看待的情況更為嚴重。日本軍強奪民女作慰安婦,供人蹂躪;強拉壯丁到日本做苦役,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不少人耗盡心血而葬身異鄉;拿中國活人作細菌武器試驗,比凶殺要痛苦無數倍。

這些血淋淋的事實,日本右翼分子矢口否認。李登輝、呂秀蓮這些民族敗類也避而不談,反而大加頌揚日本的統治比中國好,當日本皇民比當中國人好,甚至否認自己是中國人。他們分裂祖國、媚敵求榮的可恥嘴臉,必將遺臭萬年,像秦栓一樣遭世世代代的唾罵。

據報載,在討論中國近代史的若幹問題時,竟有人說殖民主義推動了社會向前發展。真是奇談怪論。從1931年日本侵華開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14年間,我們親自看到的是日本人擄掠中國的金銀財寶、糧食、牲畜和強壯勞力,而沒有見到日本人修一條鐵路,建一個工廠,辦一件好事。日本帝國主義嚴重破壞了中國的生產力,汙染了中國文化,敗壞了道德風尚,根本看不見一絲一毫社會向前發展的蹤影。這些史學者為殖民主義說好話,其實質是奴化思想在作祟。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是不能接受的口我覺得他們的言論是可恥的。

比利時的媒體比日本的右翼分子高明多了。他們用利奧波得對剛果人的非人待遇,教育今天的比利時人不要重演曆史悲劇。這和德國人對二戰時屠殺猶太人所抱懺悔自責的態度相同。應當受到稱讚。相反的,日本政府縱容右翼分子篡改曆史教科書,隱瞞真實曆史,向青年灌輸軍國主義思想,必將弄巧成拙,把日本民族拉向可怕的深淵。我們希望日本正義人士和廣大人民團結起來,把這股右翼思想和勢力遏製下去,繼續走和平發展的道路,為東亞和世界和平作貢獻。

從“包公”、“濟公”故事中得出的認識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裏,貪官、豪紳、惡霸十分殘酷地欺壓人民。他們強奪民女,霸占民田,殺害平民,曆朝曆代都很猖獗。老百姓有苦無處訴,有冤無法伸。敢於反抗的群眾多被鎮壓而遭失敗。在這沉沉的黑暗中,老百姓渴望出現敢於伸張正義,為民打抱不平的人物,從水深火熱中拯救他們。於是包公、濟公的形象就應運而生。從小說、故事構建的形象看,包公是不顧自身安危、敢於同皇權貴族鬥爭的清官;濟公是不畏強暴、救苦救難的和尚。盡管這兩人同惡勢力的鬥爭,有許多荒誕不經的神秘法術,但仍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而久傳不絕。直到今時,仍有戲劇、電視等現代傳媒手段傳頌他們的故事,並受到觀眾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