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二章 山有扶蘇番外(二)(2 / 2)

不過,美麗的故事卻不一定會有好的結局,最後阿房死在秦王懷裏則更加注定了這個故事的美麗與飄浮,因為真正的阿房不是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她是在生活在美麗的神話中,美麗的阿房宮中的。是永遠活在秦王的心中的。

比起其他的幾位來,黎薑是位比較普通的女子,但是也同阿房一樣善良,也美麗。她小名叫四丫,是秦王小時候在邯鄲的玩伴,也是好朋友,後來秦王回鹹陽以後就不知消息了;後來不知道怎麼成了趙國公主敏代的待女,在秦王六國招親時,隨公主一同往鹹陽,卻與秦王相識於驪山溫泉,秦王那時還不知道她就是四丫。氣跑了六國公主。後來黎薑知道公主喜歡秦王,為了成全公主她就把秦王送她的定情信物給了公主。為了成全公主和秦王,最重要的是為了秦王,嫁給了三更。但是秦王最後快死了做夢夢到都是他和黎薑年輕時的情境。

公孫玉是秦王最喜歡的女子,巧的是她和阿房與四丫一樣也是趙國邯鄲人,也是從小與秦王一起長大的女子,三個女子都是青梅竹馬。不過公孫玉和秦王的再逢可不像阿房那樣美,不像四丫那樣巧,是秦王在無意中跑馬的途中誤入一桃花林,碰到了那個在夢中無數次出現了的那個邯鄲的小女孩,可是這時候邯鄲的那個小女孩已經嫁為人婦了。

這裏的公孫玉感覺真像是集合了李世民那位一代賢後長孫皇後和楊吉兒的雙重特點,女性身上的優點她全都有,從秦王到太後,到宮女沒有不喜歡她的。而且她的結局算是最好了,她可是名正言順的王後啊。雖然後來她也是紅顏薄命,早於始皇帝之前病死,她死後秦始皇便永不立後。

後人因傳說秦始皇是為寵愛的妃子而造阿房宮,此女便被世人稱之為阿房女。根據今天的曆史考古發掘,秦始皇根本就沒建造阿房宮。阿,陝西方言,意為那、那個。阿房宮:那個房子旁的宮殿。以秦始皇的性格,不可能把一座豪華的宮殿隨便叫這麼一個名字的,也可以佐證,這個傳說中的宮殿是不存在的。

他為鞏固皇權、體現皇帝的尊嚴以及供自己享樂,在首都鹹陽大興土木,建宮築殿,其中所建宮殿中規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宮。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認為都城鹹陽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宮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豐、鎬之間渭南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築之精英靈秀,營造一座新朝宮。這座朝宮便是後來被稱為阿房宮的著名古宮殿。

【注釋】

(1)媵妾:一般是跟隨正妻一同嫁到夫家的女子,規格較高的便是這種親姐妹同嫁;規格中等則是一個身份較高的女子偕同一個或幾個宗族女子同嫁;規格最低的便是侍女陪嫁。

這樣嫁過去的前者就是妻,後者便是媵妾了。媵妾的地位要比妾高很多,有正式的身份,可以出席正式的宴會等等。這樣的製度在戰國直至三國時候的貴族之間非常盛行,比如孫權的母親就是和她的妹妹一同嫁給其父孫堅。

從政治角度講,這種製度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嫁女一方的利益。假如作為正妻的女子死去,或者沒有生育,那麼媵妾取代她的位置,以媵妾和“娘家”的密切關係,依然可以保證“娘家”的利益。

(2)華陽夫人(約前296—前230年):羋姓,楚國貴族,秦孝文王王後。

秦孝文王為太子時封號為安國君,因安國君兄長悼太子在秦昭襄王四十年(前267年)去世,安國君得以在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前265年)被立為太子,華陽也因此為正夫人。

華陽夫人雖為安國君所寵幸,卻沒有兒子,後在呂不韋的推動下,收子楚為嗣子。秦昭襄王去世,安國君繼位,是為秦孝文王,以華陽夫人為王後,子楚為太子。

秦孝文王不久去世,子楚繼位,是為秦莊襄王,子楚之母夏姬尊為夏太後,華陽夫人被尊為華陽太後。華陽太後在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去世,後與秦孝文王合葬壽陵。

中國曆史上的秦始皇,有可能不像史書上記載那樣威嚴,功績累累。反倒是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至於他愛過的女人們,更無從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