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派兵駐守(1 / 2)

今日傳來趙秦戰事之報,秦軍連連攻破趙國城池,直逼趙國都城邯鄲,我站在門外聽著父親在屋內的歎氣聲。心中一陣難受,父親在外遊曆時與趙將李牧交好,父親曾帶著年幼的我回訪邯鄲,那時齊趙兩國交情甚好,相互交換地產。

我至今還記得,當年撒嬌般的坐在李牧肩頭為了摘到樹最美的一朵桃花。李牧看到我摘到了最大的一朵,便笑著對我講:“你還這般年幼,便喜歡這桃花,等你到豆蔻之年,老夫相必也看不到你‘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樣子了。”

當時我還不明白這句詩是形容女子出嫁豔美的樣子,年幼的我隻是自負的接著下一句‘之子於歸,宜其室家……’等今天明白這詩的意思了,人卻已經不在。

早在幾個月以前,趙國就派出使臣請求齊國支援,然而丞相後勝斷然拒絕,還斬殺了趙國使臣,自古兩國來訪不斬來使,而後勝之所以如此,無非是想表明服從秦國,人心總是這般的容易被收買,也是因為這般的沒有底線,小國才會被滅.

倘若齊國助趙國一戰,勝的機會遠大於趙國自己對戰,然而三個月以前,齊國沒有將領和士兵。隻能讓趙國獨自麵對秦兵。

將軍李牧征戰多年,對趙國一直都是忠心耿耿,然而秦國使用離間計,收買奸臣郭開,一時間趙國上下滿是李牧與司馬尚謀反的流言,趙王要收回虎符,李牧為了對戰秦兵誓死不從,亂世之中,奸臣當道,最後還是處死了李牧.

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父親一直沒有說話,空氣也是死一般的靜,沉默半響才叫人把李氏親屬接來齊國避難,不料趙王已經屠了李氏滿門。

在秦國攻打燕國之時,父親就派人請李牧來秦國,然而李牧卻嚴詞拒絕了,兵家即使在末路上也不會逃跑,一代名將就這樣被人誣陷謀反,家族覆滅。

趙國公子嘉曾大力阻攔趙王斬殺李牧,然而趙王未聽良言,降罪於公子嘉。想到這兒,我不禁為孫晉所擔心,孫晉現在手握重兵,借用廉頗之法,加固城牆,積累糧草,打算以持久抵抗秦國,朝中大臣一心向秦,並沒有與秦交鋒之意,隻有父親和幾位大臣支持。

平民百姓也因為征兵而不滿,齊國多年風調雨順,衣食無憂,他們都為為沒有戰爭就沒有天災人禍,不知孫晉能否支持到抗擊秦軍。

每當我看見他在宮牆外修築軍事,搬運糧草時,我總想上前與他再打個賭,總感覺我們要是打賭也是最後一個了,看著他的身影總感覺這麼地不真實,每次就差那麼幾步走到跟前,我便落荒而逃,心中總有一絲異樣之感.

前幾日,我聽聞君王後傳出召令,隻要孫晉能抵抗秦國,無駌就不用被送到秦國,為此,丞相後勝似乎一直懷恨於心,大家都心知肚明,以公主無駌的美豔,倘若要是獻入秦國肯定會讓後勝撈到一大筆好處,不知孫晉將會有多少羈絆。

回到屋裏,拿起毛筆,想要抄片詩經卻沒有往日的心境,想放下筆,卻不知道能做些什麼,我盯著打磨光滑的竹簡,不禁暗自傷神,我為女子身,何為。

我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卻永遠不能知道答案。身後傳來一陣腳步聲,哥哥端了一盤的瓜果走近:“離兒最近總是心神不寧,氣血不足,特意拿來些瓜果補一補氣血。”

我看了看盤中的棗兒,心中不由得一陣酸楚:“今年趙國的棗兒怎麼是紅黑色的,往年的棗兒不是鮮紅的麼?”邯鄲盛產瓜棗,棗紅綿軟,然而今年卻顏色發黑,幹硬無法下咽。

哥哥聽到我此言,摸著我的頭安撫道:“世上已無趙國,趙國已滅,現在我們吃的棗兒,來自秦國。”

我盡量克製住眼淚流出,心中暗想:趙國覆滅,我愈發感覺悲涼,王翦坑殺趙國士兵四十萬人,之中不知有多少無辜百姓,趙國不戰而敗,不禁脫口而出問道:“趙國就這樣滅亡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