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來,從來沒有專門為母親寫過點什麼。隨著年齡的增大,我深深的理解了母親為這個家所付出的全部心血和帶給她的血與淚的艱辛。長大了,也走遠了,越來越有一種情感在自覺和不自覺中湧上心頭,那就是家的感覺。我終於明白老師的那句話,有媽就有家,就有溫暖,就有依靠,如果媽不在了,家就隻是空蕩蕩的房子了。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不僅僅是感恩和孝心,更是一種對溫暖和依靠的依戀。
母親的脾氣總是非常大非常的火爆,這樣的性格讓我一度的討厭和排斥,所付出的對抗方式就是逃離和沉默。所以我從小沉默寡言,這樣也在我的性格裏形成了內心細膩,考慮周到的品格。因為我更多的是用眼去看,用耳去聽,然後用心去思考。每天每刻都有新的信息在我腦海裏翻滾,小小的心靈裏時刻激起大浪,時刻平靜的害怕。除此之外,我的第二種方式則是往姥姥家跑,喜歡姥姥姥爺對我的百般疼愛和嗬護,在他們那裏,我才真正的找到了被尊重和沒有壓迫的感覺。我時刻的感受到姥姥姥爺對我的照顧和對我要求的滿足。我喜歡在姥姥家的炕頭等待著姥姥端來的早餐,喜歡獨自一個人在炕頭想象著以後長大後開著大汽車給姥姥姥爺拉上一卡車的蔬菜水果和吃的,喜歡在炕上的窗口等待去放牛的姥爺的歸來,然後欣喜的喊著,“阿牛,阿牛,阿牛回來了”。那種欣喜是最天真最幹淨的快樂。當然,在我記憶的一部分也有長大後姥姥告訴我的一部分。從姥姥姥爺的身上,我學到了如何去愛,如何讓愛的人感受到我的愛,以至於到後來,我把他們曾經給我的愛我照貓畫虎的複製到我的愛情上麵,我相信,我的愛人和我也能感受到相似的愛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姥姥姥爺是對我愛教育的啟蒙老師。
母親的一副強硬的外表之下,到底還是有一顆脆弱的心的,可我在小時候卻並不理解。母親穿著樸素,年輕時留著鄉村時候的大長辮子,個子不算低,卻極有年輕氣盛和好強的精神,心甘情願的為了家而吃苦流汗,卻不說任何服軟的話。另外對生活的細心則是她的最大的特點,總是把錢花在每一個不得不用的地方上,沒有最省,隻有更省。這也是我曾經最痛恨的地方,讓我陷於恐懼而抑製之中。嗓門高的她會讓我不得不屈服,不得不害怕,還好卻有著深明大義並且善解人意的理智,這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那就是我隻相信真理,別人的強迫和無理取鬧我可以置之不理甚至可以真誠反抗,我相信人性的美,但也憎恨有些人的肮髒,我的錯就是我的錯,我絕不否認,不是我的錯,誰也沒辦法讓我承認。我用善良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可愛的人,去奉獻每一個淳樸的人,隻要他是好的,就是我的朋友,隻要他是壞的,再大的威逼和利誘都不會激起我的一點善良之心。似乎我的心隻為好的人開放,對於不好的人,就埋藏著太深太深,沒辦法也沒力氣拉的出來。這囉嗦的一切,是母親對我的遺傳,也是現實中母親的影子和性格。
如上述所說,心智還未成熟的我對母親隻有討厭,躲避,甚至想著生活沒有意義還不如一死了之,但我又沒有死的勇氣,而且在內心深處隱隱約約覺得母親並不希望我死去,假如我真的死去,她也一定會傷心的。所以,我在堅忍中度過著一天又一天。我不敢反抗什麼,因為我知道必須去完成,我沒有自我的被尊重的權利,接到的總是務必完成的命令,我沒有自我支配的零花錢,因為在母親眼裏,我本不該有這樣的權利。關於這些,則影響了我在性格上的一些弊病,因為在家庭的壓迫之下隻好把力量發泄在生活和學習上,從小到大,也慢慢的越來越隨心所欲,不論是誰,都不能阻擋我尋找自由的腳步,因為我不想被世界也扣在牢籠裏,我極力的衝破,哪怕頭破血流。在金錢方麵,我也並不知道如何理財,上大學了才知道,自己能一下子擁有這麼多生活費並且可以自我支配的快樂,那種感覺讓我欣喜了好長時間,幸運的感歎到離開家真好。我也希望把錢用在每一個有意義的事情上,不浪費,不揮霍。因為我明白,那貧瘠的家底沒有一點讓我揮霍的資本。就是這樣,我在成長中,完成了華麗的蛻變,我終於重獲自由,終於離家許久,終於沒有耳邊的嘮叨,終於沒有壓力的盡情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