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拿這三件事作做人的標準,請諸君想想:我自己現時做到哪一件——哪一件稍為有一點把握。倘若連一件都不能做到,連一點把握都沒有,哎喲!那可真危險了,你將來做人恐怕就做不成。講到學校裏的教育嗎,第二層的情育,第三層的意育,可以說完全沒有,剩下的隻有第一層的知育。就算知育罷,又隻有所謂常識和學識,至於我所講的總體智慧靠來養成根本判斷力的,卻是一點兒也沒有。這種“販賣智識雜貨店”的育,把他前途想下去,真令人不寒而栗!現在這種教育,一時又改革不來,我們可愛的青年,除了他更沒有可以受教育的地方。諸君啊!你到底還要做人不要?你要知道危險呀,非你自己抖擻精神想方法自救,沒有人能救你呀!
諸君啊!你千萬別要以為得些斷片的知識,就算是有學問呀。我老實不客氣告訴你罷,你如果做成一個人,知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知識卻是越多越壞。你不信嗎?試想想全國人所唾罵的賣國賊某人某人,是有知識的呀,還是沒有知識的呢?試想想全國人所痛恨的官僚政客——專門助軍閥作惡魚肉良民的人,是有知識的呀,還是沒有知識的呢?諸君須知道啊,這些人當十幾年前在學校的時代,意氣橫曆,天真爛漫,何嚐不和諸君一樣?為什麼就會墮落到這樣的田地呀?屈原說的:“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豈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天下最傷心的事,莫過於看著一群好好的青年,一步一步地往壞路上走。諸君猛醒啊!現在你所厭所恨的人,就是你前車之鑒了。
諸君啊!你現在懷疑嗎?沉悶嗎?悲哀痛苦嗎?覺得外邊的壓迫你不能抵抗嗎?我告訴你:你懷疑和沉悶,便是你因不知才會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會憂;你覺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壓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懼。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經過修養磨煉,所以還未成個人。我盼望你們痛切的自覺啊!有了自覺,自然會自動。那麼,學校之外,當然有許多學問,讀一卷經,翻一部史,到處都可以發現諸君的良師呀!
諸君啊,醒醒吧!養足你的根本智慧,體驗出你的人格人生觀,保護好你的自由意誌。你成人不成人,就看這幾年哩!
“演說辭欣賞”
這篇演說辭由孔子的“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引申而來,強調求學問“為的是學做人”的道理,明確指出“如果做不成一個人,知識卻是越多越壞”。全文圍繞智、仁、勇談做人的標準,條分縷析,旁征博引,亦雅亦俗,酣暢淋漓,牢牢地吸引著聽眾。其演說氣勢磅礴,技巧爐火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