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年秋分前三日,即正秋水。同勘會,亦無古典可憑,環(還)依當鄉古老相傳之語,遞代相承,將為節度。其水從東河兩支、鄉東為始,輪轉澆用。到都鄉河,當城西北角三叢口已下澆了,即名周遍。往日,水得遍,到城角,即水官得賞,專知官人即得上考。230約勘從永徽五年已來,至於今年,亦曾經水得過都鄉一河了,亦有水過三叢口已上,隨天寒暖,由水多少,亦無定準。但秋水唯澆豆麥等地,百姓多貪,欲澆糜查〔茬〕等,諸惡□者,妄稱種豆,鹹欲浪澆,淹〔奄〕滯時日,多費水利,□□□無智之人,水遲不遍。但前後官處分不同,時□□□□地即與秋水,時準丁均給。(下略)
七 寺院經濟(選1件)
癸酉年(公元793年)正月三日至二月八日沙州蓮台寺諸家散施曆231
蓮台寺232狀上
從癸酉年正月三日起首戒懺,至二月八日已前,中間所有諸家散施斛鬥、銀器、絹帛、布紙、衣襖、材木等,一一抄數如後:
麥叁拾叁石陸鬥
粟貳拾壹石貳鬥
麵拾碩伍鬥五升233
米四石壹鬥
黃麻叁石柒鬥
紅藍柒石叁鬥
已前斛鬥都計捌拾石肆鬥伍升。
油貳鬥九升234
蘇六升半235
絹十一疋半
青花羅一疋
綊纈一疋236
布五百四十九尺
紙八十二帖半237
紅花一百二十一斤
銀環子四
銀一兩三錢
十量(兩) 金花銀瓶子238一
八量(兩)銀胡祿帶239一
銀火鐵240一,又銀一錢半
金八薄(箔),又金一錢
銀靴帶一量241
琉璃瓶子一
鍮石瓶子一雙
馬兩疋
三歲黃牛一頭
紫袖襖子一領
青綾衫子242一
青絹衫子一
紫袖紫袖襠一243
紅絹衫子一
綊纈衫子一
朝霞錦纏頭一244
紅絹衫子偏衫245一
帛綾半臂一246 碧綾蘭
紫絹伍條袈裟一247
祿(綠)綾襠一
緋綾抹肚一248
緋綾衫子一
黃絹偏衫一
帛絹衫子一
紅絹衫子一
青綾抹肚
行像紫羅偏衫一
青絹裙一腰
紅綾長袖一
麹塵絹249蘭口羅縛頭二頂
緋絹衫子一
青綾襖子一
繡綖衣250一
天王半臂251一
帛□襖子一
青羅裙一腰
帛絹衫子一
新黃綾襠一
黃絹偏衫一
□綾衫子一
新帛綾襖子一
尼絹裙衫一對
紫絹複博(膊)252一
紅絹衫子一
帛絹衫子二
紫銀泥羅被子一253
赤黃綾襖子一
紫綾裝襖子一
帛綾半臂一 並綾蘭
青銀泥(尼)羅裙一
帛綾長袖一 並蘭口
帛綾袴一
紅絹衫子一
赤黃絹衫子一
紅羅衫子一
帛綾半臂一 並蘭
紫絹衫子一
暈絹被子一
青絹襠一
古(故)紫絹五條袈裟一
青綾七尺
紅羅八尺
皂綾八尺
綊纈五尺
青地纈子八尺
祿(綠)綾六尺
綊纈七尺,又綊纈□尺
紅羅六尺
紫絹八尺
紫錦七尺
綊纈二尺,又綊纈八尺,又綊纈八尺
碧絹二丈七尺
細衣衫一領
布偏衫一
紅布衫子一
黑布七條袈裟一
麻履一量254
十綜孝布柒〔條〕袈裟一
細布衫一領
黑布柒條袈裟、複博(膊)、頭巾一對
黃布偏衫一
布衫一領
黃布袈裟頭巾,複博(膊)偏衫一對
黃布衫子一
細布衫一領,又細布衫一,又布衫一領
帛 (絨)褐衫一領
尼細布裙衫一對
珍珠廿壹線255
尼黃布偏衫、複博(膊)一對
瑪瑙珠子八十四枚
琥珀二
瑟瑟五
鍮石釵子六十四隻
發五百五十二剪,又發一十二兩半
大斧子三
弓六張
箭二十一支
器械256一副
鏘257一張
越祿一258
帖(貼)銀腰帶一
鍮石腰帶一
鐵腰帶三
銅腰帶二
繡針氈二
銅椀子一
赤銅六斤十兩
碁子一副
牙疏(梳)子一
青銅鏡二
火鏡一十五
大甕兩口 黑靴一兩
鞍瓦七具
鎊259一
鐵鍋子一
胡祿帶一
銅匙筋(筯)一副
靴底兩量
銅火鐵一
鐵火鐵二
供養鐵鈐子二
漆椀二
團盤一
花椀五
花疊子一
銅疊子一
木火爐一
三鬥油 (缸)
白楊木卅條
榆木五根
椽幹一行
石灰兩石
炭卅斤
□五十六斤
沒蘇子260三鬥
八 采礦鑄錢(選1件)
瓜州采礦鑄錢置作判261
瓜州尚長史262采礦鑄錢置作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