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稚柳《敦煌藝術敘錄》,上海出版公司,1955年出版;上海古典文學出版公司1957年再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重印;
敦煌研究院編《敦煌莫高窟內容總錄》(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出版);
霍熙亮編《安西榆林窟內容總錄》,收入《中國石窟·榆林窟》,日本東京平凡社,1990年出版;
王惠民編《安西東千佛洞石窟內容總錄》,《敦煌研究》1994年第1期;
王惠民編《肅北五個廟石窟內容總錄》,《敦煌研究》1994年第1期;
張伯元編《安西榆林窟》(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霍熙亮編《榆林窟、西千佛洞內容總錄》,收入《中國石窟·安西榆林窟》,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出版。
此外,還有《敦煌市文物誌》、《瓜州縣文物誌》《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文物誌》、《阿克塞哈薩克縣文物誌》也已經編成,尚待出版發行。
敦煌文物目錄,是從事敦煌研究的第一道門坎。由於敦煌文物品種多、數量大、尤其是又分散存在三十多個國家和各國不同地區的人私收藏者手中,誰也不可能盡數過目並詳記其內容,隻能通過目錄去尋找自己所需的文物(諸如壁畫、雕塑、遺畫、遺書等等)的信息,然後才能夠據以索驥,去觀摩原物或取得照片,進行研究。所以敦煌文物目錄的刊布,對敦煌學者有著重要的意義。陳寅恪先生說 “(目錄)誠治敦煌學不可缺之工具也”。潘重規先生一再提示他的學生:從事敦煌學研究,“文字是基礎,目錄是門徑”,就是這個道理。
敦煌文物目錄的整理刊布,以敦煌遺書、遺畫及敦煌簡牘目錄的整理刊布做得最早,也做得最好;敦煌其它文物如長城、烽燧、古城、古道、古遺址及其出土文物目錄做得最差,有些至今未做,有些雖已做過,但尚未公布(如敦煌各縣市文物點雖已進行普查,迄今尚末公布目錄)。
敦煌遺書目錄
前人編篡的敦煌遺書目錄有數十種之多,大致可以概括為知見目錄、某家藏全品宗目錄、綜合性目錄及專題目錄四種:
第一種是關於某人所知見或某人原藏後又轉手的藏品目錄,似乎可以稱做知見目錄。例如:
1、羅振玉《敦煌石室書目》(1909年出版)
2、《李氏鑒藏敦煌寫本目錄》,中央圖書館《中央時事周報》四卷48、49期,1935年12月15日及21日出版,著錄360號。
3、向達《倫敦所藏敦煌卷子經眼目錄》,《北平圖書館季刊》第一卷四期,1939年12月出版,著錄向氏所見大英博物館敦煌卷子496卷。
4、薑亮夫《瀛外訪古劫餘錄》,《說文月刊》二卷一期,1940年出版。
5、蕭新祺《佚名味青齋敦煌秘籍佚卷存目》,《敦煌研究》1991年劣4期,著錄敦煌佚卷21件。
上述目錄,在敦煌學史上的重要意義在於,在早期國人不甚了解敦煌文物的情況下,記錄了部分敦煌文物目錄、報導了敦煌文物流散去處的信息。
此外,榮新江《海外敦煌吐魯番文獻知見錄》,介紹了英、法、德、俄、丹麥、瑞典、芬蘭、日本、美國等40餘家圖書館、博物館及私家收藏的敦煌吐魯番文獻的部分要卷,卷子來路及收藏要聞,報導不少敦煌吐魯番文獻流散海外的要聞。此書雖非嚴格意義上的目錄書,但對研究敦煌遺書目錄者來說,不可不讀。
第二種是關於較重要收藏單位全部藏品或主要藏品的目錄,或者可以稱為館藏敦煌遺書全宗目錄。例如:
1、1922年,陳垣先生為北京圖書館藏敦煌遺書8,679卷編製目錄,題名《敦煌劫餘錄》,1931年,由國立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排印出版。1959年王重民先生等將《敦煌劫餘錄》節錄為《北京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簡目》,收入《敦煌遺書總目索引》,由於“反右運動”的耽誤,到1983年6月才出版。
2、北京圖書館善本組編《敦煌劫錄續編》,1981年北京圖書館善本組印刷發行。
3、黃永武先生《北平所藏敦煌漢文卷子目錄》,見黃永武先生編《敦煌遺書最新目錄》,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年出版。
上述三種目錄,都是關於北京圖書館所藏敦煌文獻的目錄。其中陳垣《敦煌劫餘錄》是最早披露北京圖書館藏品的目錄。此目采用唐宋以來慣用的《千字文》作帙號(無首字“天”字號),《千字文》中的每個字帙之下另取數碼1至100為序號;《千字文》某字加某數字共同組成卷號,如地一、地二、地三……地一○○。如是共著錄寫卷8,679號。王重民先生在《敦煌遺書總目索引》後記中對《敦煌劫餘錄》的編篡過程、著錄項目及價值意義,進行了扼要的介紹,給予很高的評價。
《敦煌劫餘錄續編》著錄的是北京圖書館在《敦煌劫餘錄》編成之後,陸續收藏的敦煌古卷,共1,065卷(其中羼入少數非敦煌卷子)。所以按照《敦煌劫餘錄》之名,取名《敦煌劫餘錄續編》。但編排設計上未取舊錄分秩設號的方法,改用書題名目排號法;其它著錄項目大體仿照《敦煌劫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