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提出的是,這一時期對國外敦煌學論著的譯介方麵,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例如日本池田溫教授著、龔澤銑譯《中國古代籍帳研究》、薑鎮慶、那向芹譯《敦煌學譯文集》、斯坦因著、巫新華等譯《西域考古圖記》(五卷)、斯坦因著、巫新華等譯《亞洲腹地考古圖記》(四卷),耿升譯法國敦煌學名著:戴密微《吐蕃僧諍記》、哈密爾頓《五代回鶻史料》、謝和耐《中國五~十世紀的寺院經濟》,他還翻譯不少近年法國的敦煌學論文,一部份收集在《敦煌譯叢 》一書中。耿升先生是特別值得稱道的勤奮而學有專長法文翻譯家,由於他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中法兩國間的敦煌學術交流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為了反應敦煌學成果並為敦煌學者提供檢索,支持敦煌學的繼續發展,這一時期出版了多種綜合性敦煌學論著目錄。大陸有劉進寶編《敦煌學論著目錄》(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盧善煥、師勤編《中國敦煌吐魯番學著述資料目錄索引》、《中國敦煌吐魯番學著述資料目錄索引續編》(皆中國吐魯番學會秘書處內部刊印),台灣鄭阿財、朱風玉編《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錄》(台灣漢學研究中心,1987年4月出版), 鄺士元編《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錄》(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6月出版)鄭阿財、朱風玉編《1908~1997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錄》(台灣漢學研究中心,1999年4月出版),《1998~2005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錄》(台北樂學書局2006年8月出版)。後兩部目錄書搜羅豐富,最便使用。此外大陸和港台一些刊物也發表過不少目錄資料,其中有的是關於敦煌學某一專題,例如敦煌文學、敦煌曲詞、敦煌藝術、敦煌醫學、敦煌音樂、敦煌舞蹈、敦煌科技等類的論著目錄;有的是關於某一年度、某一區域、某一刊物、某位學者的敦煌學論著目錄,例如師勤《1989年敦煌吐魯番學著述資料目錄》,鄭阿財《近三十年台灣地區敦煌學論文目錄初稿》,鄭阿財《1950-1993台灣地區有敦煌學博碩士論文目錄》,敦煌研究院編《敦煌研究1-100期總目錄》,朱鳳玉、鄭阿財《潘重規教授敦煌論著目錄》等。
筆者粗略估計,自1908年以來,國內外發表敦煌學論著、題跋、評介等不下萬篇(冊),作者不下千人。人們說敦煌學已成為學術大國,可知洵非虛語。
第七、創辦大型、綜合性敦煌研究學研究機構——敦煌研究院。為了適應敦煌學發展新形勢的需要,進一步發展和加強敦煌學事業,甘肅省委、省政府於1984年元月作出決定,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基礎上擴大編製,聚集人才; 1984年8月成立敦煌研究院,段文傑任院長,下設敦煌美術、敦煌考古、敦煌文獻,敦煌石窟保護等四個研究所和敦煌樂舞研究室(所級),同各研究所平行的還有院學術委員會、資料中心、編輯出版部、旅遊接待部、攝影錄像部、美術服務部等。工作人員四百多名,其中高級研究人員40人,中級研究人員30餘人,另有兼職高級研究人員30餘名,潘重規先生也高興地接受了敦煌研究院的榮譽禮聘。敦煌研究院的工作基地分別設在蘭州、敦煌兩地。該院把研究、保護、旅遊接待、學術交流、資料儲供、出版發行,美術服務以及造就敦煌學人材等項工作統一於一身,彼此支持互補,協調發展。它是我國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敦煌學專業實體。正在為發展我國敦煌學事業作出努力。
上麵,筆者把我國敦煌學發展過程的五個階段作了基本的概況介紹。同時也順便提到一些有影響的學者和某些代表性成果,以便幫助初學者對我國敦煌學發展概況有個基本的了解。近百年來敦煌學學者及敦煌學代表性成果非常之多,僅記人名、篇名及書名,也得編成一部大書,這裏無法備載。掛一漏萬,勢所必矣,非有所輊軒,敬祈鑒諒。欲全麵了解敦煌學人及其成果,以及敦煌學所屬各學科的進展情況,本章所介紹的幾種敦煌學論著目錄可作入門向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