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中國遊牧經濟現代化進程中的部落製度探究(7)(2 / 3)

二、成吉思汗的獎懲機製造就了其興國勝敵的精兵

成吉思汗以很少的兵力,征服歐亞兩洲之大部,建立了空前宏大的蒙古帝國。其勝利原因何在?中外人士至今仍覺得蒙著一層神秘的色彩。用《大統帥成吉思汗之謎》的話說:“成吉思汗是一個偉大統帥。之所以成為偉大的統帥,其故何在呢?還是一個‘謎’。”目前世界上有幾十個國家,專設機構,研究成吉思汗兵法。其中日、美、英、俄等國更加重視,他們的研究成果十分顯著。他們為什麼這樣關心研究成吉思汗兵法呢?《羅馬帝國之衰亡史》注解者伯力說:“蒙古軍布置之精密,戰略之優良,為歐洲任何軍隊所不能及。”“蒙古遠征軍之所以成功,並非靠其優勢兵力,而是靠其獨特之戰略。”成吉思汗的兵法與戰略戰術值得研究,但隻強調兵法,而忽視對其建軍治國的政策與思想的研究,則是長期以來成吉思汗研究的一個誤區。我們認為,對成吉思汗的定位應該不僅是天才軍事家,而且還是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其獎懲機製在建軍興國和安民治國方麵的運用,則是這種定位的一個反映。

1.獎勵忠心的那可兒,形成了最初的核心軍。成吉思汗的父親死後,部眾盡失,他在孤兒寡母的情況下開始建軍,最初是靠接納一批忠於他的那可兒聚集在自己的周圍,初步形成雛形軍隊的核心力量。他不僅把掠奪的畜群、女人、孩子和百姓,賞給那可兒,而且將自己的馬匹和衣服贈給戰士。到後來,那可兒這支核心力量是成吉思汗南征北戰的依靠。其中多是他破格提拔的一批赤膽忠心屢立戰功的伴當。也由於他的激勵機製,他的那可兒隊伍迅速壯大,並造就了大量精兵強將。

成吉思汗在封授一些人為千戶後說:“這駙馬並九十五千戶,已委付了,其中又有功大的官人我再賞賜他。”這“功大的官人”,大都是指戰功卓著的那可兒出身的軍事統帥。這都是激勵機製下產生的後來世居顯赫地位的所謂“十千夫長”、“十功臣”、“十投下”。

2.在那可兒基礎上擴充並鞏固了怯薛(護衛軍)製度。在1204年成吉思汗將宿衛軍、散班、弓箭手共550人組成最早的怯薛軍。

怯薛軍也用激勵機製組建,享受千戶以上的高待遇。這種職務是世襲的,享有各種特權,比之樞密各衛諸軍,“為尤親信者也”。劄奇斯欽認為,這種怯薛軍“也是全國的最高訓練中心和可汗發掘新人才的機構”。成吉思汗明智地用各種特權和優厚待遇的激勵機製,把千戶長、百戶長以及那顏的子弟籠絡在自己的身邊,既保衛了自己的安全,又如同質子一樣控製著千戶、百戶,足以“製輕重之勢”。怯薛是被稱為蒙古旋風的騎兵,在當時是組織嚴密、馬匹精良的一流軍隊。正如日本學者吉原公平所說:“成吉思汗為了鼓勵怯薛歹(歹即‘從人’,怯薛歹即番士)的忠誠、勇敢、勤奮,多次賦予他們破格的特權。例如當他建立怯薛製度的時候,準許千戶子弟的怯薛歹可率領從士十人服務,百戶子弟的怯薛歹可領從士五人服務。”可見,這是成吉思汗在千戶製基礎上利用激勵機製迅速發展的、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親信精銳騎兵。僅僅兩年,1206年成吉思汗親自控製的這支精銳的隊伍就在原有“老宿衛”550人的基礎上,很快擴充到1萬人的怯薛軍。

3.成吉思汗根據戰爭發展的需要,還建立了探馬赤軍。成吉思汗不論出身門第重用有功者的激勵機製也使探馬赤軍迅速壯大,戰功赫赫。據《元史·兵誌》記載:“國初,木華黎奉太祖命,收劄刺兒、兀魯、忙兀、納海四投下,以按察兒、孛羅、笑乃歹、不裏海拔都兒、闊闊不花五人領探馬赤軍。既平金,隨處鎮守。中統三年,始祖以五投下探馬赤立蒙古探馬赤總管府。”由此可確定,探馬赤軍是成吉思汗指令木華黎收集劄剌兒(即劄剌亦惕世襲奴隸部落)②等這類出身較低微的部落民組建的。先鋒軍的要求是勇敢,為了世襲為官,大批平民、甚至奴隸敢於冒死作戰。探馬赤軍後來為迅速滅金立下顯赫戰功,其出身並不高貴的領導人則都受封百戶以上,而其子很多為千戶,這也說明成吉思汗在建探馬赤軍中不論出身門第均論功受封賞的激勵機製和重賞製度是很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