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係列產品 ┃ ┃ ┃ ┃ ┃ ┃
┗━━━┻━━━━┻━━━━━━━━┻━━━━━━━━━━┻━━━━━┻━━━━━┻━━━━┻━━━━━━━━┻━━━━┛
┏━━━┳━━━━┳━━━━━━━━┳━━━━━━━━━━┳━━━━━┳━━━━━┳━━━━━┳━━━━━━━┳━━━━┓
┃ ┃ ┃ 擴建、新建紮 ┃ ┃ 1997 ┃ ┃ ┃ ┃ ┃
┃ 8 ┃ 礦業 ┃ 油、格婁昂等 ┃ 擴大黃金產量 ┃ —1998 ┃ 145 ┃ 80 ┃ ┃ ┃
┃ ┃ ┃ 餘礦 ┃ ┃ ┃ ┃ ┃ ┃ ┃
┣━━━╋━━━━╋━━━━━━━━╋━━━━━━━━━━╋━━━━━╋━━━━━╋━━━━━╋━━━━━━━╋━━━━┫
┃ 9 ┃ 農電 ┃ 科才、紮油農 ┃ 架設10千伏線路 ┃ 1998 ┃ 252 ┃ 252 ┃通電 ┃水電局 ┃
┃ ┃ ┃ 電線路 ┃ 82.5公裏 ┃ ┃ ┃ ┃ ┃ ┃
┣━━━╋━━━━╋━━━━━━━━╋━━━━━━━━━━╋━━━━━╋━━━━━╋━━━━━╋━━━━━━━╋━━━━┫
┃ 10 ┃ 扶貧 ┃ 貧困戶扶持 ┃ 解決貧困戶人口 ┃ ┃ ┃ ┃ ┃ ┃
┃ ┃ ┃ ┃ 1088戶。6300人。 ┃ 1998 ┃ 127.7 ┃ 127.7 ┃實現脫貧 ┃扶貧辦 ┃
┃ ┃ ┃ 項目工程 ┃ 每戶一頭犏雌牛, ┃ ┃ ┃ ┃ ┃ ┃
┃ ┃ ┃ ┃ 每人0.5畝地膜 ┃ ┃ ┃ ┃ ┃ ┃
┣━━━╋━━━━╋━━━━━━━━╋━━━━━━━━━━╋━━━━━╋━━━━━╋━━━━━╋━━━━━━━╋━━━━┫
┃ ┃ ┃1.改擴建河 ┃ ┃ ┃ ┃ ┃ ┃ ┃
┃ ┃ ┃南村蔬菜市 ┃ ┃ ┃ 20 ┃ 20 ┃ ┃ ┃
┃ ┃ ┃場; ┃ ┃ ┃ ┃ ┃ ┃ ┃
┃11 ┃市場 ┃2.續建拉卜 ┃ ┃ ┃ ┃ ┃ ┃ ┃
┃ ┃建設 ┃楞民族用品 ┃新建基礎設施 ┃ 1998 ┃ 120 ┃ 120 ┃發展第三產業 ┃工商局 ┃
┃ ┃ ┃商城; ┃ ┃ ┃ 50 ┃ 50 ┃ ┃ ┃
┃ ┃ ┃3.夏河畜產 ┃ ┃ ┃ ┃ ┃ ┃ ┃
┃ ┃ ┃品交易市場 ┃ ┃ ┃ ┃ ┃ ┃ ┃
┗━━━┻━━━━┻━━━━━━━━┻━━━━━━━━━━┻━━━━━┻━━━━━┻━━━━━┻━━━━━━━┻━━━━┛
從上述三個表格中我們不難看出,夏河縣的經濟基礎還很薄弱,工業設施還很落後,有相當一部分人口還處在脫貧範圍,需要解決溫飽問題;有的地方基礎設施條件較差,甚至還沒有通電。由於地方財政收人有限,廣大農牧民主要依靠政府撥款來解決自己的生產生活問題。
從五個民族用品企業的工業總產值看,隻有702萬元,僅占1997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十萬分之一;從1998年11個重點建設項目的投資情況看,也隻有3390.1萬元,其中127.7萬元還是扶貧項目款。這足以說明,夏河縣的工業基礎非常薄弱,遠遠不能適應牧區現代化的發展要求。因此,夏河縣就要在原有工業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通過引進資金、技術、設備等,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為自己培養出一批有較高素質的專業技術工人,采用聯合辦廠等方式,創造出科技含量高的自己的名優產品來。
要使夏河縣的經濟借西部大開發之機遇早日騰飛,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如優質皮革、乳品等來吸引資金,與內地、沿海等發達地區的知名廠家進行橫向聯合,為對方提供粗加工產品,利用對方的先進技術、企業信譽,在全國打開產品銷路。
其次,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派一批具有經營頭腦的藏族技術骨幹去聯合廠家學習,也可定期從外麵請來專家學者講學,進行技術指導,在學習和掌握了內地、沿海先進廠家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改變供應初級加工品的局麵,實行聯合經營,創造出自己的名牌產品來。
再次,在資金、技術、人員等條件到位的情況下,擴建和新建自己的有競爭力的企業,依靠以前創造出的名牌產品,如“雪域八珍”名貴藥材、唐卡工藝品等,爭取吸引外資,搞合資經營,生產名優商品,打向國際市場,為藏區建立起自己的經濟支柱型企業。
另外,充分發揮拉卜楞寺的作用,利用寺院的影響和威望,提高和調動廣大信教群眾的商品經濟意識和參與經商的熱情。同時,還可以由寺院牽頭,群眾集資入股,組成涉外經營集團,以寺院的名義,開展與印度、尼泊爾等國的傳統貿易。因為印度、尼泊爾等國佛教流行,在這些與佛教關係密切的國家裏有不少佛教信徒,以及旅居國外的藏胞,以寺院的名義進行跨國貿易,容易在當地打開局麵,減少商業風險。當然,這種涉外貿易活動必須從實際出發,為藏區的經濟發展服務,以寺院帶動群眾集體致富為原則。這種以寺院為依托的發展民族地區經濟的做法,對其他藏區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也能提供一種借鑒,同時對加強與國外藏胞的聯係,吸收國外藏胞的資金進行經濟建設,以及加強與國外友好人士和經濟實體的聯係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當重視這個問題,在實施中給予宏觀把握、引導和管理。
三、以拉卜楞寺為龍頭,把旅遊業當做發展民族地區經濟的支柱產業來抓
夏河縣植被繁茂,林、牧、水資源豐富,有草原,有著名寺院,形成了融宗教特色、民族風情、草原風光、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旅遊區,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縣城內的甘加古八角城,是國內僅存的“卐”字形古城堡,斯柔古城、麻當古城、桑科古城、土門關明代邊牆遺址等古跡,以及橫臥10餘裏的白石崖絕壁、曲徑通幽的白石崖溶洞、奇幻神奇的達爾加翠湖、景色如畫的甘加草原和集科草原等自然、人文景觀,使夏河縣旅遊資源充滿了誘人的魅力。特別是以拉卜楞寺為代表的“拉卜楞文化”淵源很深,聞名遐邇,成為吸引中外遊客的甘肅省的三大旅遊景點之一。
自1985年3月2日國務院批準夏河縣為對外開放縣以後,夏河縣的旅遊業日盛一日,以拉卜楞寺為中心,先後開發建設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基本形成了具有濃鬱民族特色和自然風光的集遊、住、食、行、購、娛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區。特別是龍頭旅遊產業拉卜楞寺“以寺養寺”的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拉卜楞寺充分發揮經濟杠杆作用,在市場經濟體製下走多種經營的發展道路,這樣既能增加寺院的經濟實力,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又能減輕國家和廣大信教群眾的負擔,可以說是一種雙贏的行為。現在,拉卜楞寺已開辦了木版印刷、鉛印刷、醫院、縫紉、旅社、餐館、製香、商店、旅遊、攝影、電鋸、養花等12個生產自養項目。具體做法是:
(1)發揮傳統優勢,做到因地製宜。拉卜楞寺的印刷業在曆史上已久負盛名,寺院開放以後,他們在條件艱苦、設備陳舊、缺乏資金的情況下,因陋就簡,積極開展各種印刷業務,堅持先生產、後發展,逐步增加設備,擴大生產規模。目前已經形成一個擁有木版印刷和鉛印刷兩套設備,從製版、鑄字到印刷、售發,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和經營能力的支柱產業,年產值可達三四十萬元。在藏醫醫療和製藥方麵,拉卜楞寺既有人才、技術優勢,又有曆史傳統,他們依托藏醫醫學院開創了藏醫門診,經過幾年的積累發展,現已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藏醫院。寺院還辦起了藏醫研究所和藏醫製藥廠,生產的潔白丸等多種藏藥已被編入國家藥典,行銷西北各省。
(2)選準項目,大膽開發。拉卜楞寺適應改革開放形勢,瞅準旅遊服務行業,大膽開發,先後辦起了商店、旅社、餐館和養花等項目。寺院辦的旅社檔次較低,價格公道,又提供住宿、炊事等係列服務,深受一家一戶來往就醫和朝拜客人的稱讚和喜愛。
(3)加強生產管理和財務管理。在生產管理上,拉卜楞寺管理委員會下設生產委員會,在生產委員會下又建立了16個生產管理小組,對每個生產單位和生產項目指定專人負責。生產委員會給各生產單位下達生產(收入)指標,定期組織檢查,並堅持每季度向寺管會彙報生產經營情況。寺院管理委員會每半年給民主監督委員會(僧眾代表會議)報告生產情況。在財務管理上,寺院管理委員會設總會計一名,各生產小組設會計、出納各一名。在總會計的指導下,16個生產小組獨立核算,定期結算,定期公布賬目。寺院管理委員會年底總決算,並將收入、支出情況每季度向僧人代表大會通報,半年向全體僧眾公布。寺院的一切開支均由寺院管理委員會集體研究決定,做到了賬務公開,民主理財。
拉卡楞寺“以寺養寺”的經營意識,帶動了整個夏河縣的商品經濟發展,商品市場十分活躍。現在,全縣有涉外和國內旅遊定點飯店5家,從事旅遊接待的普通飯店、招待所30家,共有床位1420張。草原旅遊點和其他景點10處,有一定規模的定點商店、餐館6家,基本上滿足了目前遊客的需要。但是,在旅遊旺季,縣城旅遊住宿矛盾異常突出,配套設施還應該進一步完善。最近,中共夏河縣縣委、縣政府決定,把以旅遊業為主的綜合經濟發展上檔次,上規模,上新台階,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當作重點工作來抓。擬建桑科草原度假小區,建設民俗村,興建騰誌橋,開發集綜合服務和娛樂為一體的草原度假娛樂城,並計劃拓展唐卡花色品種、高原犛牛係列產品和名貴地產藥材“雪域八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