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檀寧立即召問庫藏監管:’現在我們倉庫中的穀米,能不能供養這麼多的人吃?我想供養這些大士。’

“庫藏監管說:’希望大人邀請吧,庫中穀物,足供有餘。’

“於是散檀寧邀請這一千位辟支佛留居,飯食供養,日日不缺。過了不久,留居在仙山中那一千名辟支佛,也來到散檀寧家,乞求供養。散檀寧召問庫藏監管:’你所管理的倉庫中還有多少穀米?還有一千大士,我想供養他們,這事能辦到嗎?’

“庫藏監管說:’我所庫藏的穀物,足以供養,你可隨時邀請。’

“散檀寧長者又答應邀請這一千名辟支佛。並選派了五百名傭人,給這二千位辟支佛供設飯食。這五百名傭人,經常操作食具,洗菜做飯,曆經數年,便生厭心。並且說:’我們這些人所以長年辛苦,都是這些討吃者造成的。’

“當時,散檀寧長者經常派一個仆人,到開飯時,去告訴辟支佛。那個仆人養了一隻狗,如果主人前往時,這狗也跟著前往,每天都如此。有一天,正值開飯時,仆人忘記前往通知辟支佛。這狗看到已是開飯時,便單獨前往辟支佛住處,高聲而叫。諸位辟支佛聽到狗的叫聲,知道是請他們來了,便來到長者家中接受供養。

“一天,眾位辟支佛飯後,對散檀寧長者說:’天將下雨,你趕快種植。’

“散檀寧長者遵照辟支佛的話,立刻遣派家人奴仆,攜帶各種農具,辛勤耕種,大麥小麥,一切穀物,全部種下。但經過一段時間後,所種之物,全部長成了葫蘆。散檀寧長者看到後,心中感到奇怪,便去問辟支佛。辟支佛說:’此事不會白辛苦,隻要辛勤栽培,及時澆水,必有大豐收。’

“散檀寧長者遵照辟支佛的教導,辛勤栽培,及時澆水。秋天成熟時,葫蘆長得奇大繁多。劈開葫蘆看時,所種穀物,種什麼有什麼,豐滿幹淨。散檀寧長者非常高興,用全家的倉庫來裝都裝不完。他家的倉庫裝滿後,又分給親朋族人。全國人民都感謝他的恩澤。

“當時那五百個給辟支佛做飯的傭人,不由心中想道:’這些豐收的糧食,都是眾僧對長者的報恩。而我們卻口出惡言,誣罵眾僧是討吃,真是愚昧無知,不識真人啊?’

“於是五百個傭人前往辟支佛住處,向眾僧乞求,改悔各自的錯誤言行。辟支佛們聽從許可了他們的改悔。悔過之後,五百傭人又向辟支佛發誓:’乞願我等,將來之世,能遇聖賢,得到解脫。’

“這五百傭人由於這個因緣,在五百世中,常做乞丐。又因後來改悔發誓的緣故,今天才遇到佛出世,得到解脫。” 佛祖講到此處,對祗陀太子說:”太子,你想知道,那時的大富長者散檀寧是何人嗎?那就是我的前身。那位管理倉庫的藏監,就是現在的須達③。天天到眾僧住處通知開飯的,就是現在的優填王④,那隻狗由於喚叫眾僧按時吃飯的緣故,世世聲音動聽美好,就是現在的美音長者。那五百做飯傭人,就是現在的五百羅漢。”

當時,祗陀太子及到會大眾,聽了這個神變故事,感激佛陀的無量功德,刻苦勤勉,精心學法。有人修得初果和羅漢果位,有人專修快士行者,還有人倍增信心求佛學道。所有聽會者,個個心誠精進,所求隨願,歡喜踴躍,頂禮奉行。[注釋]

①眾漏除盡:佛教術語。漏為各種煩惱痛苦。眾漏除盡指滅除了各種煩惱痛苦。

②鬱多羅越:佛教世界中四大洲之一,北方大洲。傳說此洲中人民衣食自然。

③須達:意譯為善給,是古印度拘薩羅國舍衛城富商,波斯匿王的大臣,釋迦牟尼的有力施主之一。因常為孤獨貧賤者施舍,又稱”給孤獨長者”。佛傳故事中說,他和太子祗陀共建祗園精舍供釋迦牟尼和眾僧居住,使佛教僧團有了最大的弘法道場。

④優填王:古印度拘睒彌國國王名。佛經中說他第一個用牛頭栴檀木為釋迦牟尼雕像,,此後世上始有佛陀造像。[附記]

一、此故事依據《賢愚經》第5卷中《散檀寧品》譯寫。原文見《大正藏》第4冊,第386頁。

二、莫高窟此故事畫繪於如下洞窟:

第85窟北壁屏風畫中 晚唐繪

第98窟西壁屏風畫中 五代繪

第146窟西壁屏風畫中 五代繪

三、新疆克孜爾石窟第34窟中有此故事畫的菱形格單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