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求和眾人聽後,心中十分歡喜,便從樹身上砍下第一枝。此時樹枝上,果然有甘美的飲料自然流出。砍下第二枝時,樹枝上出現了百味俱全的各種食物。善友和眾人從樹身上接下飲料食物,人人吃得香甜飽足。砍下第三枝時,樹枝上出現各種漂亮美麗的衣服,每人都有一身。砍下第四枝時,樹枝上出現各種奇異的珍寶,每人都得到了滿足。人們所想得到的,全都得到了。

“惡求所帶的五百侍從後麵趕到,眾人和前麵一樣,從樹枝上取得所需的一切食物、衣服、寶物。

“惡求得到所需的一切後,心裏想:’今取樹枝都能得到如此多的寶物,何況它的根呢?今天我們應當砍倒樹身,挖出樹根,就得更多更美的寶物。’

“惡求的想法已定,就命令他的侍從砍伐大樹。當時,善求聽說後,心中十分氣怒,便對惡求說:’我們在饑餓困乏、命在旦夕之時,承蒙此棵大樹的恩澤,才得到濟救活命。你怎麼能有這種惡毒不善之心,恩將仇報,砍伐這棵有恩之樹呢?’

“惡求並不聽從兄長善求的勸說,仍然命令他的侍從伐樹掘根。善求對此大樹有感激之情,不忍心看到大樹被惡求伐倒,就帶領他的侍從回家去了。

“惡求把大樹伐倒後,從四麵跑來了五百個羅刹惡鬼,把惡求和五百個侍從全部啖食了。珍寶、財物和伴侶全部喪失了。”

佛祖對阿難說:”那時的父親賢士,就是現今的我父淨飯王。那時的母親,就是現今我母摩耶王後。那時的惡求,就是現今的提婆達多。他不但今世常作惡事,貪圖利益,而且世世如此。在過去世中,我常與他相遇,總是用善法教導他。他不但不聽,反而怨恨我。”

阿難和在場的四眾,聽過佛祖的講解,悲喜交集,感慨萬分,各自勸勉,頂禮奉行。[注釋]

①提婆達多:人名,又稱調婆達多,或簡稱調達。是梵文音譯,意譯為天熱或天授。他是釋迦牟尼叔父斛飯王的長子。隨佛出家,神通具足。後為利養故,造三逆罪,另立僧團,與佛為敵。

②阿難:人名,全稱阿難陀,是梵文音譯,漢文意譯為”歡喜”或”慶喜”。是釋迦牟尼叔父斛飯王的次子,提婆達多的弟弟。隨佛出家,獲羅漢果位,多聞第一,是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中的隨身弟子。[附記]

一、此故事見《賢愚經》9卷《善求惡求品》譯寫。原文見《大正藏》第4冊,第416頁。

二、此故事又見如下經典:

(1)《經律異相》卷43《善求惡求采寶經饑樹出所需》。見《大正藏》第53冊,第22頁。

三、莫高窟此故事畫繪於第98窟北壁屏風畫中,五代繪,僅此1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