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此故事依據《賢愚經》卷6《五百盲兒往返逐佛緣品》譯寫。原文見《大正藏》第4冊,第322頁。
二、此故事又見如下經典:
如像我曾聽說:佛祖在摩伽陀國王舍城迦蘭陀竹園①時,王舍城中有一位老者,名叫福增,年紀已經一百歲了。他聽說出家有無窮無量的功德,心中便想:”現在我為什麼不進入佛門,出家學道呢?”
於是他對妻子兒女、奴婢大小人等說:”我要出家學道。”
福增老者由於已至耄耋之年,家中大小,莫不厭煩。家中沒有一個人聽從他的話,認為他已是一個沒有用處的人。聽說他要出家學道,都感到十分高興,一起對福增老者說:”你早就應當出家學道,為什麼拖到這麼晚了?現在出家學道還正是時候。”
福增老者聽家人們這麼一說,即便出家,前往竹林精舍,想拜見佛祖,請教出家學道之法。到達竹園精舍後,詢問各位比丘:”那位大慈大悲、廣濟天人的如來世尊,現在何處?”
比丘們回答:”如來世尊現到外地教化眾生去了,不在此地。”
福增老者又問:”除世尊之外,智慧高超的大士是誰呢?”
比丘們把尊者舍利弗的住處指示給了老者。福增老者拄著拐杖來到舍利弗的住處,把拐杖丟在一邊,對舍利弗施禮後說:”尊者,請你讓我出家學道吧?”
舍利弗觀看老者後,心想:這個人年紀太大了,身口意三事已缺,已不能誦經、坐禪,幫助僧團做各種事務了。於是對老者說:”你回去吧,你的年紀太大,已不能出家學道了。”
福增老者不甘心,又來到尊者摩訶迦葉、優波離、阿菟樓陀②等前要求出家,他們沒有同意。又來到五百大羅漢處要求出家。
羅漢們問道:”你先向何人請求的?”
福增老者說:”我最先去求世尊,世尊不在。又到尊者舍利弗那裏去乞求。”
羅漢們問道:”尊者舍利弗怎麼說的?”
福增老者說:”他對我說,你年紀太大了,已過了時候,現在不能出家學道了。”
羅漢們說:”尊者舍利弗智慧第一,他都不同意你出家,我們當然也不會答應你出家的。比如醫術高明的大醫師,善於醫治各種疾病,他若舍而不治的病人,其他的小醫生也都會拱手拒絕。因為他們知道這個病人必有死相。既然像舍利弗這樣大智大慧的尊者都不同意你出家,我們這些比丘僧當然也不會同意你出家的。”
福增老者乞求了許多比丘僧,都不接受他出家。他便走出竹園精舍,坐在門坎上悲傷痛苦,放聲大哭。一邊痛哭,一邊自問:”我從生以來,沒有什麼大錯,為什麼單單不許我出家?優波離原是一個剃頭的賤人,尼提③原是一個清除糞便的下人,鴦掘摩羅④原是一個吃人無數的魔王,陀塞韝⑤是一個殺人放火的盜賊惡人。像這樣罪惡深重的人,都能出家學道,而我有什麼罪孽,不能出家學道?”
正當福增老者痛哭自問的時候,佛祖出現在老者的麵前,金光閃閃,相貌堂堂,慈祥莊嚴,就像仞利天王帝釋坐在七寶高車上一樣。
佛祖問福增老者:”你為何在此痛哭?”
福增老者聽到佛祖的慈心梵聲,心裏感到輕鬆快樂,就如兒子見慈父一樣,立即五體投地,向佛祖施禮,哭泣著對佛祖說:”世尊,一切眾生,乃至殺人作賊,妄語誹謗下賤之人,都能出家學道。我犯有什麼罪惡,偏偏不讓我出家學道?我家中的大小人等,都因為我年老,看不起我。今天我想進入佛門,出家學道,又不接受我。如果今天我再回到家中去,他們肯定不會像從前一樣對待我。現在我還能到何處去呢?隻有在此舍命了。”
佛祖對老者說:”誰能舉手在空中就肯定地說:此人能出家,此人不能出家?”
福增長者說:”就是法界轉輪聖王的第一智慧弟子,次於佛陀的第二世間導師舍利弗不讓我進人佛門,出家學道。”
當時,佛祖用慈悲之心,安慰老者,就如慈父安慰孝子一樣。對老者說:”你不要憂愁苦惱,我現在就讓你進入佛門,出家學道。並不是舍利弗在三阿僧祗中,精勤苦行,百劫修福;並不是舍利弗世世艱行,曾以破頭挑眼,腦髓血肉,皮骨手足,耳朵鼻子都施舍於人;並不是舍利弗前世舍身飼虎,投入火坑,身釘千釘,身燃千燈;並不是舍利弗曾經把國城妻子,奴婢象馬,七寶車乘都施舍於人;並不是舍利弗在初阿僧祗劫中,供養八萬八千諸位佛陀;在後阿僧祗劫中,供養十萬諸位佛陀。世尊出家持戒,具足六度,並不是舍利弗在諸法自由自在。他怎麼能肯定地說,此人能出家學道,此人不能出家學道呢?隻有我能在諸法中自由自在,也隻有我一人曾乘六度寶車,披忍辱鎧甲,在菩薩樹下,坐金剛寶座,降伏魔王,獨得佛道,沒有人能和我相比。你跟隨我來,我讓你出家。”
佛祖就像這樣用種種好言好語勸導安慰福增老者。老者聽過佛祖的勸導安慰,憂愁苦惱立即消失,心中高興無比。跟隨在佛祖後麵,進入竹園精舍。
佛祖對目連說:”你讓這位老者出家,做你的徒弟。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眾生隨緣得度。有人若和佛陀有緣,他人則不能度救;若是和他人有緣,佛陀則不能度救;要是和舍利弗有緣,目連、迦葉、阿那律、金毗羅⑥等,一切弟子則不能度救。如是這樣的輾轉,看來隻有你和這位老者有緣,所以他人不能度救,隻有你來度救他。”
目連聽過佛祖的指示後,心中想:”這位老者,年高耄老,誦經、坐禪、佐助雜事,身口意三事全都缺少,如何能出家學道呢?然而世尊是法王,他要這位老者出家,其理是不可違背的。”於是就讓這老者出家,受具足戒。也許這位老者前世已種下可以得度的因緣,給他聖法之鉤,就如魚兒上鉤一樣,必出水麵無疑。
福增老者出家之後,修積種種善事功德,晝夜勤奮學習。誦讀經律論三藏經典,廣通經藏內容。但因年紀太高,不能隨時恭敬、迎送、禮問上座比丘。那些年少的比丘,因為出家時間早,而位列上座。他們經常用刻薄的言辭挖苦福增比丘。說這位老耄比丘,自持年高,在誦經修習時,高傲自大,不與眾比丘弟子互敬禮拜。
福增比丘聽到這些言辭後,心中自思:”我在家裏時,被家中大小人等譏諷而煩惱。現在出了家,希望得到清靜休息。而又被這些年少比丘諷刺挖苦,是什麼罪孽讓我得到這種下場呢?”於是越想越苦惱,不由地又產生了一個想法:”我寧可死去也不願意這樣活著。”
這種想法已定,增福比丘離開竹園精舍,來到一處樹林。林邊有一條大河,河水又深又急。福增比丘很快走到岸邊,脫下身上的袈裟掛在樹枝上,向法衣長跪,悲泣落淚,自立誓言:”今日我不舍佛法僧三寶,隻想舍去我的生命。我的此件法衣,布施給持戒精進,誦讀經藏者。如果有所果報,願我所舍之身,來世生在富樂人家,親眷家屬和睦恭順,善待我,不作難為。常遇三寶,出家學道,能遇聖師,示我涅榘之道。”
福增比丘立誓完畢,來到河水深急、波濤洶湧之處,準備投水自盡。此時,目連用天眼從遠處看到後,便想:”我的這位老弟子,今天不知要做什麼事情?”正想之時,忽然看到弟子要投身水中。在老弟子尚未被水淹沒時,目連便用神通力把老弟子接住,放置在岸上,詢問福增比丘:”我的老弟子,你為什麼要投河?”
福增比丘十分慚愧,心中暗思:我怎麼回答師傅呢?我今天不能用謊言來欺騙師傅。假若用謊言欺騙師傅,世世代代都會獲罪,壞我舌根。又因我的這位師傅神通明鑒,我就是謊言欺騙,他也會知道。世上如果有人智慧明達,本性誠實,品質高尚,諸天神都會尊敬他;如果有人很有智慧,心懷妄詐,可做人師,人們恭敬供養他,雖不能做事,但能自保自濟;如果有人愚昧無知,而又心懷欺詐,在一切人中,就是最下賤惡劣者。假設他要說什麼,人們就會知道他的言行。都會說:此人欺詐成性,沒有實話。就是他說的實話,也沒有人相信他。因為這個緣故,我如果用謊言欺騙師傅,那就太不應該了。我應當如實告訴師傅。於是他對目連師傅說:”我因厭家而出家,想找到一處清靜養心的地方。不想現在出了家,也不清靜快樂。因此,我就想舍棄生命,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