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蠶豆病津血虧損,麵黃消瘦,口渴舌幹,小便短赤。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7
【組方】柴胡10克,白頭翁30克,茵陳20克,車前草15克,梔子15克,大黃10克,滑石30克,甘草6克,水牛角(先煎)30克,生地黃15克,田基黃15克。
【加減】
⊙若高熱,加蘆根、淡竹葉;
⊙惡心嘔吐,加藿香、竹茹;
⊙便秘腹痛,加厚樸、枳實、木香。
【主治】蠶豆病,身熱,黃疸深,急性貧血,尿色黑褐,大便閉結,舌苔黃膩,脈象洪數或弦數。
【用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方8
【組方】黨參15克,黃芪15克,當歸10克,熟地黃15克,白芍15克,白茅根30克,牡丹皮12克,仙鶴草30克,茵陳30克,生地黃15克,大棗5枚。
【加減】
⊙氣虛甚,可重用黃芪、黨參;
⊙濕熱盛,加萆薢、佩蘭、澤瀉;
⊙若納呆,腹脹,苔膩者,加穀芽、大腹皮、藿香。
【主治】蠶豆病氣陰兩傷型,麵色蒼白,全身無力,精神困倦,皮膚鞏膜黃染,醬油色尿,舌淡,脈濡緩。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方9
【組方】茯苓30克,白術12克,澤瀉30克,豬苓30克,茵陳20克,金錢草30克,甘草6克。
【加減】
⊙氣虛甚者,加黃芪、黨參、烏藥、大棗;
⊙濕盛尿少,尿閉者,加車前草、瞿麥、萹蓄、海金沙。
【主治】濕盛型蠶豆病,發熱不甚,麵色蒼白或黃疸,中度貧血,全身無力,精神困倦,尿少,舌淡苔黃,脈細數。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後分2次服,每日1劑。
方10
【組方】茵陳30克,田基黃18克,茯苓18克,白茅根18克,車前草15克,滑石15克,熟地黃15克,木香(後下)12克,白術12克,當歸12克,柴胡10克。
【加減】
⊙血尿者,加石韋15克,小薊15克;
⊙便秘者,加厚樸12克,枳實10克;
⊙氣虛,加高麗參(燉服)10克;
⊙惡心,加竹茹12克,藿香12克;
⊙高熱,加青天葵15克,蘆根20克,竹葉12克。
【主治】蠶豆病。
【用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有哪些單驗方
◎生地黃15克,茵陳、黃花草各30克,狗脊9克。水煎服,每日1劑。
◎黃連3克,白芍12克,黃芩10克,阿膠(烊化)18克,雞子黃3個。前3味藥水煎去渣,阿膠烊化納入,再把雞子黃攪勻衝入。冷服,每日1劑。
◎白頭翁、白茅根、雞血藤、車前草各30克,竹茹、生地黃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艾葉60克,茵陳、槐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茵陳50克,鮮麥葉100克,鮮清明草50克。將三藥搗爛,加冷水200~300毫升攪勻,用紗布絞汁,加入適量紅糖。第一次服100~150毫升,以後每隔半小時至2小時服50~100毫升,病情好轉後,每日服4~6次,每次50~100毫升,直至痊愈。
◎除蠶豆外,某些藥物也會引起上述症狀,如抗瘧藥伯氨喹啉,抗生素中的氯黴素、磺胺,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及生活中常用的臭丸(萘)等,應予注意。
◎因本病是遺傳病,對婚育夫婦雙方應進行G\|6\|PD檢查,凡一方G\|6\|PD缺乏,則應按醫囑做好預防,避免新生兒出現核黃疸。哺乳期的母親也要禁食蠶豆及其製品,慎用上述藥物,以免產生不應有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