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的文字特別的好。魯迅先生曾經讚譽:“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複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聊齋誌異》以情節和描寫引人入勝,紀昀則擅長不動聲色地講故事,寥寥數語,就包含豐富的信息,並把白己的價值判斷,不知不覺傳輸給讀者。他還非常喜歡作道德評價,往往在故事末尾,發一兩句精警告白,或是作一幽默比喻。這使得《閱微草堂筆記》的說教既含蓄,又醒目。在說教的時候,他還格外注意“理和理打架時怎麼辦”的尷尬狀況,有時甚至來一場真實或者虛構(借神鬼之口)的辯論,讓讀者看到多方的立場與判斷。這一特色,使得它反映的社會倫理觀更加完整。

紀昀和所有道德家兼小說家一樣,都有虛偽的一麵。蘭陵笑笑生寫的明明是“宣淫”的大“毒草”,卻偏偏總要記起扮演“懲淫”的審判官。紀昀的出身和教養注定了他無論宣淫或者懲淫,都不會像笑笑生那樣直截了當,但是有時他“幹幹淨淨,開開心心”地講一個個黃色小故事,轉眼又要擔負起審判官的職責。這角色轉換得太快,臉上的笑容都來不及收斂,讀者其實不難察覺其間的言不由衷。但是,我們考察文本,不單要看一個人說了什麼,還要注意他為什麼要這樣說。紀昀既是一個“最正確”的人,他那些道德評判,可能不代表他真實的見解,但是他會有這樣的見解,恰是社會“需要”這樣的見解。所以紀昀道德判斷的真誠與否,往往並不影響分析的結果。

從《閱微草堂筆記》的大量“原生態”故事裏,我們可以窺見當時社會從底層到高層的眾多趣事,人們對神仙的信仰,對鬼神的態度,對同性戀的觀感,婆媳關係,主仆矛盾,京師風尚,邊地民俗,窺見素來祟尚“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國人的為官之道,做人技巧,處世哲學……它無愧於一本清代乃至舊時中國的人情世故絕佳的教科書。

##第三十輯探索與跋涉

●嚴複翻譯《天演論》

嚴複,字幾道,福建人。少年時期,他考入了家鄉的船政學堂,接受了廣泛的自然科學教育,後來以第一名的成績被清廷保送到英國去學習兵船駕駛,可嚴複在英國開始醉心於西方社會政治學說,閱讀了孟德斯鳩、達爾文、斯賓塞等大思想家的著作。

嚴複回國以後,先後發生了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接著又發生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亡國的危機迫在眉睫。於是,他開始撰寫政論鼓吹變法維新,還翻譯了大量的西方近代理論著作。其中,他在戊戌變法前後翻譯出版的《天演論》一書影響最大。

《天演論》的原名叫《進化學與倫理學》,是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論文集。嚴複選擇了其中的前兩篇,簡稱為《天演論》,意思就是進化論。從此,進化論引進了中國,震動了古老的神州大地。

嚴複的《天演論》並不是簡單地翻譯原文,而是有選擇、有取舍、有評論、有改造的。他通過序言和大量的按語來闡發自己的見解,並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把原書的理論改造成中國人可以用來反封建、反侵略的進步學說。他說:“歐洲國家之所以膽敢侵略中國,就是因為他們能不斷自強。美洲、澳洲的土著居民之所以一天天衰落,就是因為他們糊裏糊塗、渾渾噩噩。”因此,他奉勸國人不要以天朝大國自居了,而應當老老實實地承認,侵略中國的正是“優者”,被侵略的清廷正是“劣者”。在國際生存競爭中,如今的清廷正處於亡國滅種的危險關頭!這些真知灼見敲響了民族危亡的警鍾!

●辛亥年武昌起義

失敗換來了沉痛的教訓,總結出經驗。黃花崗起義失敗後,同盟會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

1911年(農曆辛亥年)9月24日,文學社與共進會在武昌舉行聯席會議,推舉蔣翊武為臨時總司令、孫武為參謀長,製定了起義計劃,預定10月6日發動起義,後因故改期於10月9日。同時派人到上海請同盟會領導人黃興、譚人鳳、宋教仁來鄂主持大計。9日上午8時,孫武等在位於漢口俄租界寶善裏的共進會機關總部試製炸彈,因失慎爆炸,孫武受傷被送往醫院,文件全被俄國巡捕搜走,機關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