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二,順治帝派禮部尚書覺羅郎球、理藩院侍郎席達禮等把封達賴五世為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文用滿、藏、漢三種文字)送給達賴,封達賴五世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赫喇怛喇達賴刺嘛”。從此,達賴正式得到“達賴喇嘛”的稱號。承認了達賴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清廷加強了對西藏的統治。
●雄才大略康熙帝
順治去世前,讓康熙即位,並讓索尼、蘇克薩哈、一遏必隆、鼇拜四位大臣輔政。康熙登上皇位後,每天不是讀書就是遊玩,朝廷大權都掌握在輔政大臣手裏。在四個輔政大臣中,鼇拜最喜歡弄權,有極大的政治野心。康熙漸漸長大,也漸漸懂事,對有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鼇拜決定了的事,要是康熙不同意,他就終日在朝廷上吵鬧,非逼得康熙點頭不可。哪個大臣提出異議,他就尋個借口殺掉他。
一轉眼,康熙14歲了。按照規定,他可以親自管理國家大事了。這時候,索尼已經死去了;蘇克薩哈因為跟鼇拜有矛盾,被鼇拜誣陷為反對康熙親政,置於死地;遏必隆則處處附和鼇拜,聽從他的支配。現在,康熙已經宣布親政了,鼇拜本來應該把權力交給康熙,可是他不但不這樣做,反而比以前更專橫了。
康熙想製伏鼇拜,但他知道鼇拜長期掌握朝廷大權,很難對付,稍有不慎,就會走露風聲、打草驚蛇。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為了對付鼇拜,康熙挑選了上百名十幾歲的少年侍衛,在宮中練習摔跤。與此同時,還不斷地派出探子,探聽鼇拜的動靜,準備采取對策。
一天,康熙得知鼇拜要進宮奏事,就把那些每天跟他摔跤的少年侍衛叫到身邊,吩咐了一番。過了一會兒,鼇拜仍和往常一樣,大搖大擺地走進皇宮。康熙見了鼇拜驕橫的態度,十分憤恨,便厲聲說:“鼇拜!你可知罪?”鼇拜冷笑一聲,還是像往常那樣放肆地揮動手臂說:“我鼇拜奉先皇命令輔佐陛下8年,教會陛下如何管理國家,我有什麼罪?”康熙曆數鼇拜結黨營私、圖謀不軌等罪狀,鼇拜不禁惱羞成怒,他大聲叫嚷說:“說我犯了大罪,拿出證據來!”康熙見時機成熟,便大喝一聲:“來人哪!快把這奸賊給我拿下了!”話音剛落,立即從四麵八方衝出來許多少年侍衛。鼇拜是久經沙場的猛將,見衝上來的都是赤手空拳的小孩子,並沒有放在心上,哪知這些少年身手不凡,不一會兒鼇拜便被捆得結結實實,動彈不了。康熙下令把鼇拜關起來,給被他打擊和害死的大臣平了反,鼇拜後來死在獄中。
清軍入關以後,遭到全國各族人民的頑強抵抗。於是,清廷對漢族官員采取分化瓦解政策,對投降的漢族官員賞以高官厚祿。“藩”是指封建王朝時期王的屬地,“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這三人原是明朝邊將,投降清軍後,先後為清廷南征北戰,為清廷立下汗馬功勞。清廷在北京建立政權後,他們被封為王,享有很多特權。平西王吳三桂駐守雲南、貴州,平南王尚可喜駐守廣東,靖南王耿精忠駐守福建。三落不僅擁有獨立的軍隊,還享有獨立的財權。除朝廷每年撥給兩千多萬兩餉銀外,朝廷還不能征收三藩所在省的財政收入,戶部也不能稽核他們的財政開支。三藩甚至掌握獨立的官員任免權。三藩中以吳三桂勢力最大。
公元1673年,尚可喜上書朝廷請求告老回遼東老家,同時請求讓他的兒子尚之信繼承王位。康熙帝立即讓尚可喜還鄉,但不準許他兒子繼位,打算趁此機會讓他們撤藩回原籍。吳三桂和耿精忠聽到這個信息後坐立不安,為了試探皇帝的真實意圖,兩人分別上書,要求撤藩回鄉。奏章送達朝廷後,整個朝廷議論紛紛。但康熙帝早已胸有成竹,特詔批準,他說:“吳三桂蓄謀已久,不趕快解決,必將成為大患。撤藩他們要反,不撤藩他們也要反,反正他們遲早都要反,我們不如先發製人!”吳三桂弄巧成拙,惱羞成怒,表麵上恭恭敬敬奉詔行事,暗地裏準備造反。
公元1673年年底,吳三桂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要“伐暴救民,順天應人”,公開打起了反清複明的旗號。次年四月,耿精忠反叛。公元1676年,尚之信接受吳三桂冊奉的“招討大將軍”封號,參加反叛。三藩作亂,人多麵廣,舉國震驚。朝廷中的一些官員甚至做了逃難的準備。康熙帝卻表示對三藩要堅決鎮壓,絕不手軟,並決定以打擊吳三桂為重點。公元1678年,吳三桂見大勢已去,終於拋開“反清複明”的假麵具,在湖南衡山祭天稱帝,國號大周,建元昭武。下令改衡州為定天府,建朝房百餘間,開始了荒淫無度的帝王生活。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五個月,吳三桂一病不起。吳三桂死後,吳三桂13歲的孫子從雲南來衡州繼位,改元洪化。在清軍的圍攻下,吳三桂小朝廷不久即放棄衡州,退回雲南,最後逃至昆明。公元1680年,康熙帝令清軍分三路進軍雲貴。次年十月,小朝廷的南門守將開門迎降,吳三桂的孫子服毒自盡。曆時8年的三藩之亂終於平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