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寫好《水經注》,酈道元還進行了許多野外考察,他稱自已的考察為“訪讀搜渠”。酈道元從少年時代開始仔細觀察周圍環境,當時北魏境內山山水水酈道元都一一考察過。經過實地勘察,使書中記載更符合實際情況。《水經注》卷三裏記錄了他所發現的古代遊牧民族的岩壁畫。除此以外他還向當地老百姓了解風土人情。《水經》的內容非常簡略,全書不過一萬多字,僅記載了137條河流的發源、流程和歸宿。書中最長的黃河,隻有578字,長江也隻418字,語言十分簡略。而酈道元的《水經注》所收河流達1252條,多達20餘萬字。

《水經注》記載的河流,大都按照發源、流程、歸宿的先後次序,抓住它們各自的地形地貌,記敘全麵而具體。據統計,《水經注》記載有動物100多種,植物140多種,湖泊500多個,泉水幾百處,峪穀將近300處。灘漱更多,僅《浙江水注》一篇就有60多處。全書記載的瀑布也有60多處。

《水經注》還詳細記載了人類經濟、政治、軍事等活動。農業生產方麵不僅記載了耕作製度、屯田、墾地等等內容,還記載了破、湖、渠、堤、塘、水門等十幾種水利工程。

##第十六輯短命王朝——隋朝

●楊堅代周建大隋

楊堅,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北周時襲父爵為隋國公。公元577年,宇文邕滅掉北齊,統一了北方,後在北伐突厥的征途上染上重病,於公元578年去世。繼位的宣帝宇文讚是楊堅的女婿,胸無大誌,並且十分殘暴。他即位未到一年,就傳位給7歲的兒子宇文闡,即靜帝,封自己為天元皇帝並繼續執掌政權。宇文讚不理朝政,大臣不能見到他,有事隻能通過宦官上奏。他對大臣的猜忌逐日加深,大臣稍有違犯,重則誅殺,輕則捶打,捶人都以杖120為度,名曰天杖。朝廷內外一片恐慌,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公元580年,周宣帝死,宇文闡正式臨朝執政,任楊堅為左大丞相,都督軍事,總攬朝政,晉封隋王。公元581年,楊堅廢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定都長安,史稱隋文帝。

●荒淫皇帝陳後主

陳叔寶,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長子,公元562年,立為安成王世子;公元566年,授寧運將軍;公元568年,為太子中庶子,遷侍中;公元569年,宣帝即位,立為皇太子;公元582年,宜帝卒,始興王陳叔陵欲奪皇帝位,謀殺皇太子,未果,伏誅,陳叔寶遂即位;次年改元至德,是為陳後主。

陳後主是有名的荒淫無道的君主。他喜愛女色,後宮有張貴妃、孔貴嬪、龔貴嬪等人。張貴妃名麗華,本兵家女,姿色超群。發長七尺,其光可鑒,聰明伶俐,又善奉迎,對陳叔寶百般獻媚,深受寵愛。陳叔寶不視朝政,所有百官奏折都由宦官蔡脫兒、李善度奏請。叔寶坐在細軟的“隱囊”中,把張麗華抱在膝上,共同決定可否。李、蔡記不起的事,張貴妃都能一一回答,由此攫權,援引宗戚,橫行不法。

仆射江總,雖身為宰輔,但不親政務。常與都管尚書孔範、散騎常侍王磋等十餘人,入閣侍宴,稱為“狎客”。每一宴會,各位妃、繽、女學士與押客等共同賦詩,互相酬答。其中豔麗的詩句,譜成歌曲。選宮女千餘人學習新聲,按歌度曲,載歌載舞。歌曲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名目。君臣酣歌痛飲,通宵達旦。唐詩人杜牧寫詩諷刺道:“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把陳後主後宮的靡靡之音喻為亡國之音。

陳叔寶為了極盡享樂,還大興土木,營建宮殿,大造佛寺,鬧得國庫空虛,而那些貪官汙吏更是巧取豪奪、聚斂無厭,百姓流離失所、餓死荒野。國困民窮,陳朝的滅亡即將來臨。

●楊堅派將滅陳朝

陳叔寶登上皇位後,貪於酒色,整日在後宮和寵妃們飲酒作樂,無心過問朝政。

一天,陳叔寶正和張貴妃還有幾位大臣在花園裏賞花,忽然有人來報,說:“皇帝,不好了,隋文帝楊堅派二兒子晉王楊廣來攻打我們了,共有50萬兵,分八路,現在已經到長江北岸了。”長江,自古以來,就從西向東流著,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擋住南北進攻的軍隊。長江水流又較急,水麵也寬,所以,要想渡過長江,是很困難的。陳叔寶不相信楊廣能飛渡長江,就滿不在乎,接著和張貴妃飲酒賞花。

第二天早晨,有太監慌慌忙忙跑進來,報告說:“隋將韓擒虎從采石、賀若弼從京口渡過長江,向建康城攻來了。”

這下,陳叔寶著急了,連忙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如何打退隋兵。但是,當時朝政腐敗,文武大臣們都很無能,竟沒有人敢帶兵出戰。陳叔寶又氣又急,這時,車騎將軍、嶺南徐州刺史綏遠公、老將軍蕭摩訶站了出來,他願帶領三軍去打退隋軍。陳叔寶非常高興,說:“等你出征後,我派人讓你的妻子和兒子進宮,我要加賞封號,賞給他們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