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古書上也寫作妲娥。其實在上古,嫦娥兩字和那個生下了十二個月亮的常儀的名字發音很像,或許是古代某個民族崇拜的月亮女神,經過長期演變,衍生出種種不同的傳說。關於嫦娥的傳說,一般認為她是射日的大英雄羿的妻子。然而,羿的妻子似乎並不僅她一人。

羿因為射日受到上帝的責難,不能重回天界,他的妻子嫦娥也隻好陪著他呆在地上。嫦娥對此是很不滿的,羿雖然並不後悔自己的行為,但想到人壽有時而盡,不知道哪天就會死去,心裏也不好受。他聽說西王母那裏有可以長生不老的靈藥,就決定千裏跋涉,前往訪求。

西王母是居住在昆侖山上的神人,後世把她描繪成一位慈祥的老婦人,是東王公的妻子,但在最早的神話傳說中,她的樣子卻半人半獸,非常奇特。據說西王母長著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齒,頭發蓬鬆,頭頂長著高高的鳥冠。不過,如果把這些特征都看做是上古部族統治者的特殊裝束,倒也能說得通。

昆侖山高與天齊,周圍還圍繞著弱水和火山,但這當然難不倒大英雄羿。羿經過艱難的跋涉,終於見到了西王母,得到了不死之藥。西王母關照他說:“這藥是給你和你的妻子吃的,一人一份,吃了就能長生不老;如果一個人吃了兩份,就能重回天界。”

羿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打算找個良辰吉日,和妻子嫦娥一同服用這不死之藥。然而,嫦娥實在是太想念天界了,她瞞著羿,一個人吃掉了兩份的不死之藥,於是身體變輕,慢慢地向天空飄去。

大概是害怕天上的仙人責備她拋棄了丈夫,嫦娥不敢返回天界,她飄飄蕩蕩地到了月亮上。據說一登上月亮,她的身體就發生了變化,從一個美女變成了一隻醜陋的癩蛤蟆——日中有金烏,月中有蟾蜍,這種變化倒是早就注定的。

這種傳說未免太過淒慘,所以還有一種說法:嫦娥並沒有變成蟾蜍,隻不過月亮上空空蕩蕩的,除了一隻小兔子,一株桂樹,還有一個名叫吳剛的仙人外,什麼也沒有,嫦娥從此就過著寂寞冷清的生活。吳剛是學仙犯了罪,被貶到月亮這荒僻的地方來,要他天天砍伐桂樹,何時樹倒,他就能免罪。然而,那株桂樹本是神物,樹幹砍開後立刻就又合攏。吳剛砍呀砍呀,隻能永遠呆在月亮上,沒有出頭之日了。

●情深淚灑湘妃竹

舜為人民做了許多好事,特別是他命禹治好了天下的大洪水,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可是,舜到了晚年的時候,南方的九嶷山一帶有幾個部落發生了戰亂。他便決定親自到那裏視察一下,以解除那裏的戰亂。舜一向非常尊重兩位夫人,就把自己的打算對她們說了。不料娥皇和女英擔心他的身體,都不讚同他到九嶷山去。沒有辦法,在一個夜晚,舜帶上幾位隨從,不辭而別,悄悄地出發了。

幾天不見舜帝回宮了,娥皇和女英心中著急了,舜到什麼地方去了?後來找到侍從一問,這才知道舜帝已經動身去九嶷山好幾天了。她們放心不下,立即收拾行裝,準備車馬,隨後追趕上去。

追趕了十幾天,這一天來到了揚子江邊,但遇到了大風,幸虧有位老漁夫知道了她們是舜帝的夫人,用船把她們送到了洞庭山,讓她們在一座小廟中住了下來。大風一直刮了一個多月,她們出不了湖,隻好焦急地盼望著風早些停止。她們登上山頂向遠方張望,心中暗暗祝福舜帝身體安康。

這兩位多情的夫人,迎來無數次日出,送走無數次落日,她們盼啊盼啊,望眼欲穿、愁腸萬斷,但也沒有見到舜帝的歸帆。

漸漸地,風停了。在一個風平浪靜的中午,她們突然看到從南方飄來一隻插有羽毛旗幟的大船,這是宮廷裏的船,便急忙跑去迎接。但是,一看到船上的侍從和士兵一個個愁眉苦臉、滿麵哀容,她們立刻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侍從們一邊把舜帝的遺物交給她們,一邊說:“舜帝駕崩於九嶷山下,已經埋葬在那裏了。”娥皇和女英雖然已預料凶多吉少,但這情況一旦被證實,她們便哭昏在地。

從此,娥皇和女英每天都要爬上洞庭山頂,撫摸著身邊的一株株翠竹遙望九嶷山,流淌著傷心的淚水。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她們的淚水灑遍了青山竹林。那滿山的翠竹也與她們一起悲傷,一起流淚,株株翠竹上都沾上了她們悲傷的淚水,竟在上麵留下了永遠擦不掉的斑斑淚痕。這種有花紋的竹子,後來就被人們稱為湘妃竹,其實就是斑竹。

後來,娥皇和女英由於過分地想念舜而投到湘水中自殺了,她們成了湘水之神,被稱為“湘妃”或“湘夫人”。

##第三輯天下為家之始

●大禹治水“禹域”安

在堯舜擔任首領期間,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水災,良田沃土、房屋牲畜,都被滔滔洪水所淹沒,許多百姓流離失所。舜接替堯擔任部落聯盟首領後,把治水的鯀流放到羽山,將治水的重任交給了鯀的兒子禹。

禹是一個十分賢良的人,他沒有因舜懲罰了他的父親而心生嫉恨,欣然擔起了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