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父死後,他的身體變成了一座大山,據說就位於現在河南省靈寶縣西邊。誇父的手杖落在地上,變成了一片枝葉繁茂、鮮果累累的桃林,名為鄧林。從此以後,誇父的族人居住在誇父山下、鄧林之中,生兒育女,繁衍後代,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始祖黃帝的誕生

我們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炎黃指的是炎帝和黃帝,他們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兩位始祖,關於他們的傳說非常多,尤其是黃帝的傳說。

傳說黃帝的先祖是有熊氏。有熊部落的首領少典與他的妻子附寶的感情十分融洽,做什麼都要在一起。有一天,他們到姬水去遊玩,天快黑的時候,突然陰雲密布,轟隆隆的雷聲響徹四野,銀蛇般的閃電刺破夜空的黑暗。突然,一個霹靂就在他們頭頂炸響,附寶覺得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控製了她。回家之後,她懷孕了。消息傳開,族裏的人們紛紛議論說:“不得了!附寶因感應了上天而懷孕,這孩子一定是天神轉世。”

附寶生下了一個虎頭虎腦的男孩,他就是中華始祖黃帝。黃帝生下來相貌堂堂,他的前額高高隆起,眉宇間如同懸著日月,兩條劍眉就像天上的閃電。傳說他不到兩個月就會說話,聰明無比,幾歲時就能言善辯,口若懸河。到了二十歲就學到了很多東西,非常有教養,與人友好相處,辦事果敢有力。由於他出色的才能和威望,很快就被推為部落的首領。

他發明了車船,便利人們出行;蓋起了房屋,讓人們脫離了“構巢而居”;發明了衣服,使人們不再受寒暑的侵擾;還懂得音律,創造了文字、算法,這些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變化。部落裏的人們便把他推舉為首領,因為他長在姬水,便以姬為姓;又因為他居住在軒轅之丘,以此為名,所以後人也稱他為軒轅氏;又由於他在有熊部落,故亦稱他為有熊氏。

●炎黃二帝戰蚩尤

黃帝當了部落首領後,憑他出色的能力、絕頂的聰明,很快就使有熊氏部落強大起來。軒轅覺得在姬水之畔再住下去,會影響部落的發展,便率領本部落的人們,幾經艱辛到了涿鹿(今河北北部),準備在這裏長期居住下去。

烈山氏部落當時生活在這一地區,烈山氏部落的首領就是後來的炎帝。軒轅的到來引起了炎帝的不安,雙方為爭奪這一地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最後軒轅在阪泉打敗了炎帝。炎帝同意把兩個部落合並,炎黃部落的首領由軒轅擔任,以代神農氏,又因有土德之瑞,軒轅故號黃帝,而炎帝自己則擔任了副首領。這個炎黃部落就是中華民族最早的雛形,後來中國人常稱自己是炎黃子孫,就是由此而來的。

炎黃兩個部落合並以後,天下太平,風調雨順,人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正當炎黃部落聯盟不斷發展的時候,九黎族的首領蚩尤帶著人來攻打炎黃部落。蚩尤善於用金屬製造兵器,銳利的長矛、牢固的盾牌、輕便的刀劍、沉重的斧鉞、強勁的弓弩,都出自他的創意。他有兄弟81人,個個身高數丈、銅頭鐵額、四眼六臂、牛腿人身,神通廣大,能呼風喚雨,是吃沙子、石頭長大的。古書記載:他們“選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

戰鬥開始,黃帝派出應龍與蚩尤接戰,用水攻的辦法來攻蚩尤。蚩尤去請了風伯(風神)、雨師(雨神)來助戰,風伯、雨師刮大風、降暴雨來反攻黃帝;黃帝召來旱神女魃,女魃能收風息雨,她所到之處雲收雨停,蚩尤這一戰失敗了。

蚩尤見未能取勝,就放出濃霧圍困黃帝部落,濃霧使得黃帝的人馬互相不見,走路都分不清方向,更別說打仗了。聰明的黃帝突然想到,天上的北鬥星是固定在一個方向的,於是受到啟發,派人製造了一輛雙輪木車。車上站立著一位手臂前指的木人,任憑車子東轉西走,木人的手指永遠指向南方。正是靠這一偉大發明,黃帝的兵眾才辨識了方向,殺出了重圍。蚩尤的攻勢,最終又被瓦解了。

黃帝為了徹底打敗蚩尤,讓人訓練了一批凶猛的野獸,派人製做了一麵巨大的戰鼓,發動了和蚩尤的決戰。戰鬥開始了,黃帝擂起戰鼓,雷鳴般的鼓聲在戰場上空轟響。黃帝軍隊士氣大振,野獸被士兵們趕著,高聲吼叫著衝向敵人。蚩尤的軍隊被這震耳的“雷聲”和狂吼的獸群嚇呆了,一下子潰不成軍、落荒而逃。在戰鬥中,黃帝抓住了蚩尤,把他處死了,蚩尤的九黎部族全都並入了炎黃部落。從此,黃帝成了中原地區各部落共同擁護的首領。

●倉頡受啟發造字

文字出現以前,人們要記住一些事情隻有靠自己的大腦。好在那個時候人類也沒有什麼多餘的東西和特別的事情需要記住。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裏牲口的數目、屯裏食物的多少。可慢慢地,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光憑腦袋記不住了。倉頡犯難了,就發明了結繩記事的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但時間一長,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繩結都記了些什麼,連他自己也忘記了。於是,倉頡就想造出一種簡單易記的符號,記下重要的事情。就這樣,倉頡在洧水河南岸一個高台上的屋子裏住下,專心致誌地造起字來。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長時間也沒造出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