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華夏神州大地的苦難——1943年中國河南發生大饑荒(1 / 2)

1943年2月,中國河南發生了中國曆史上最慘的一次災荒,在這次災荒中,三千萬人民中,逃離出該省的人大約有兩三百萬,死於饑餓和疾病的也有兩三百萬。這是現代中國最大的災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災荒之一。

1943年2月,《大公報》對於河南人民在中國曆史上最慘的一次災荒所遭受的幾乎無法忍受的痛苦,給予了真實的報道。但政府勒令停刊三天。

《大公報》被勒令停刊,引起了外國記者的興趣和注意,他們決定到河南去。倫敦《泰晤士報》的福爾曼君一行,在一個非常寒冷的黎明,乘飛機到達了西安至河南鐵路線的殘肢上。鐵路盡頭,幾十家飯鋪麋集著,每家都發出油炸食物的撲鼻的香氣,風箱炭火中吹出的綠色的火焰不時輕叩著夜的黑暗。

悲愁和霜雪已經把難民們凍成緘口無言的一群。他們提起了這一隻腳,又提起另一隻,機械地、步履艱難地走向遠方。在遠古時期,原始的人類也許就這樣地從寒冷和饑餓的史前土地上,遷移到有食物和溫暖的土地上的。

人群裏彌漫著難聞的臭氣,幹了的汗,小便以及人類共同的臭味,侵染了早晨。難民們在寒冷中瑟瑟發抖,他們灰色和藍色的破衣裳,在朔風中飄搖著。人們的呼吸彙成了發著水蒸氣的煙霧,鼻子流著清水。在萎縮的臉孔上,眼睛似乎是黑暗的傷口。腳是用破布包的,他們的頭上則圍著褪色的手巾。

路上時有死亡。有個還不到17歲的女孩子,瘦削而美麗,躺在潮濕的泥地上,她的嘴唇有死的綠色,眼睛睜開著,雨落在上麵。人們削著樹皮,在路旁舂碎作食物;小販出售樹葉子,一塊錢一把;挖著墳塚的狗,把人的屍首翻了出來;蓬頭圬麵的人們,在池塘的死水裏撈取水上的青苔來吃。

第三天晚上,福爾曼君一行到了鄭州。他們早晨醒來的時候,鄭州城已是一個白色的荒塚,死的氛圍統治著鄭州。因為饑荒集中在那裏。在戰前該城有居民12萬人,現在已不到4萬。該城曾被日軍轟炸、炮擊和占領,瓦礫堆在溝渠上,大房子沒有屋頂,向天空張開口。街道上,偶爾有個把人,穿著被風吹動的破衣,在一家門口蹣跚出現。據說,災荒發生後,強壯的人逃得比較早;所有目前留在這裏的人,是老的、弱的,以及極少數幾個住著看管明春可以長成麥子的人們。老百姓削掉榆樹皮,把他碾碎當作食物吃。有的人把新麥連根拔掉;在另一些村子裏,人們把花生殼搗碎來吃。路上可以看到難民們把泥土塞到嘴裏,來填滿他們的肚子。河南災荒中有許多這樣的事情。一對夫婦,曾把他們的6個孩子綁在樹上,這樣他們離家去找食物,使孩子們不能跟著他們。有一個母親帶著一個嬰孩和兩個較大的孩子,出來長途跋涉找食物,非常疲倦了,母親叫兩個較大的孩子往前走到下一個村子裏找食物。孩子們回來時,母親死了,那嬰孩還在吮吸著死人的奶。在一陣慌亂中,兩個小孩子的父母把孩子們殺死,不願聽他們嚷著要東西吃的聲音。有的家庭把所有的東西完全賣掉,換一頓最後的飽飯,然後自殺。武裝的攻襲和劫掠,在鄉間好像傳染病一樣。據一位醫生說,有個婦人在煮著孩子時被捕,但她並不困惱,因為她堅持說這孩子在她開始煮以前已經死掉了。另一個女人由於饑餓難忍割掉她死了的丈夫的腿煮著吃。在山區裏,聽說人們在偏僻的路上抓難民,把他們殺掉,吃他們的肉。饑餓使人們無法維持自己做人的尊嚴,為了生存,發生了人吃人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