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遮天蔽日的黑色狂飆風——1934年北美發生黑風暴(2 / 2)

紐約是受黑色風暴浸染十分嚴重的地區。據當時記載,1934年5月11日,從上午11時45分開始,紐約上空出現了彌漫的塵霧,直到下午3時許才消失,前後持續了5個小時。黑色狂風席卷而來,沙土塵霧遮住了陽光,使原來明朗的晴天頓時黯然失色,變成了一片昏暗。有人從窗口向外眺望,咫尺之內的高大建築物也隻是隱約可見。遮天蔽日的風沙穿街過巷呼嘯而過,發出的淒厲之聲令人十分恐怖。

《紐約時報》在當天頭版頭條位置,刊登了題為“黑風暴——席卷1,500英裏,持續5小時”的專題報道。報道中說:遠洋的航船因沙土塵霧影響視野而延遲出港;飛機駕駛員為了避開沙塵被迫將飛機爬高到1.5萬英尺的高空飛行;城市住房和辦公室裏積滿了沙土塵埃;人們的眼睛、鼻孔和耳朵內都灌進了沙粒和塵土。

據紐約氣象局測定,當時白天的光度隻有平常的50%,大氣中的沙土塵埃比平時多2.7倍,每立方英裏至少含有40噸塵土。又據當時估計,這次黑風暴從西部草原刮走了3億噸的沙質土壤,僅芝加哥一處,落下的沙質塵土就達5,000噸之多。

一位親身經過過黑風暴襲擊的老人,在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時說:“那個時候,居民們個個驚恐萬狀,覺得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這次襲擊北美的黑色風暴是人類曆史上空前未有的。它從加拿大的西段邊界和美國西部大草原鄰近幾個州的幹旱地區刮起,每小時以60—100公裏的速度向東推進,一路上浸染了無數的村莊、城鎮和大中城市,直達東部海岸,最後消失在數百裏的大西洋洋麵。

黑風暴的襲擊給美國的農牧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使它原來已經遭受旱災的冬小麥大片枯萎而死,以致引起了當時美國穀物市場的波動,衝擊著經濟的發展。同時,黑色風暴一路洗劫,將肥沃的土壤表層刮走,露出貧瘠的沙質土層,使受害之地的土壤結構發生了變化,嚴重地製約了受災地區日後農業生產的發展。

北美黑風暴是大自然對人類文明的一次曆史性懲罰。它的成因與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有關。由於人們過度的開墾和放牧,毀壞了大片的森林和草原,致使水土無法保持,地表大麵積裸露,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便釀成了嚴重的災害。

北美的黑風暴災變的發生,向世人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要想避免大自然的報複,人類一定要按客觀規律辦事。也就是說,人類在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時,還要自覺地做好人類生存環境的保護,否則將會自食其果。

當然,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也改造了自身。人類社會就是在對自身行為的反思中不斷獲得進步的。對此,雖然人類已經付出了相當沉重的代價,但是人們已經從連續不斷地災變中覺醒。但願北美黑風暴的曆史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