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14日,世界上最大的客輪,號稱“永不沉沒”的英國銀星公司超級遠洋客輪“泰坦尼克”號在其駛往美國紐納的處女航途中撞上一座冰山,次日清晨2點20分沉入洋底,出事地點在紐芬蘭的大淺灘以南95公裏。695人(其中多為婦女和兒童)多是爬上救生艇得以生還外,另外1513名乘客與船員葬身大海。
“泰坦尼克”號巨型客輪是英國銀星輪船公司的驕傲。它被譽為“海上最大的船”,“泰坦尼克”號是當時最先進、最科學的設計產物。它建有雙層船底,船的內部有利用水密室建造的十六個密封艙室。這種水密室裝置可以利用電氣或人力,將浸水受害的程度減至最低,即使其中的四個密封艙室破裂而灌滿了水,也無關緊要。銀星公司告訴新聞界,“泰坦尼克”號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船。
“泰坦尼克”號預定單程時間七天。經英吉利海峽後,“泰坦尼克”號於第二天駛達愛爾蘭的昆士敦港作短暫停泊。由於船員在離港前最後一分鍾的變化,以及旅客數字報告中的差異,“泰坦尼克”號上的人數統計至今仍不夠確切。據估計,船上共有2208人:船員892人,乘客1316人。
“輕微的一顫”:撞上冰山
幾分鍾後,突然,瞭望哨佛利特看見有什麼東西出現在正前方,一個“巨大的黑色物體”,比夜更暗。那物體開始時隻有兩張桌子大小,但每一秒鍾都在急劇擴大,飛快地撲來,已經凸出水麵40至50英尺。這時前桅有點朝前擺動,船身兩側也開始有點振動。但沒有任何人知道一座冰山的山嘴此時像一把利刃一樣突出水下。“泰坦尼克”號向它壓來,相撞發生了。冰山山嘴就像一把鋒利的罐頭刀切開罐頭一樣,把“泰坦尼克”號船身割裂。
正是這“輕微的一顫”,毀滅了海上巨輪。
孤立無援的“泰坦尼克”號
史密斯船長和設計師安德魯從船員專用樓梯通道下到船的底部檢查受損情況。他們發現,雖然所有的水密門受到碰撞影響後都已自動關閉,但情況危急,已無法補救。海水已經高出船的龍骨水平麵14英尺,船首艙、一號貨艙、二號貨艙、六號鍋爐房、五號鍋爐房、郵件艙等至少六個隔水艙均已進水。總長約900英尺的船體已出現一道長達300英尺的裂口,有五個隔水艙毫無希望地灌滿了水。
這一切意味著,“泰坦尼克”號已經在劫難逃,將向大西洋13000英尺深的海底下沉。安德魯估計“泰坦尼克”號隻有九十分鍾的船齡了,除了他、史密斯船長、高級船員及修理工們,全體船員對“泰坦尼克”號遭受破壞的程度均一無所知。
史密斯船長沿著救生艇甲板左舷跑進無線電報房,命令一號電報員菲利普發出遇難呼救信號cqd,向附近海麵上所有的船隻求救。此刻是次日零點十四分,是在與冰山相撞後的第三十四分鍾。這個命令早就該下達了,時間已經過去了寶貴的三十四分鍾。
當晚,大西洋過往船隻很多。但是許多船隻沒有趕來營救,不是因為沒有收到“泰坦尼克”號的呼救信號,就是因為距離太遠。銀星輪船公司的姊妹船“奧林匹克”號正在五百英裏遠處,即使全速趕來,也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