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雜篇(2)(1 / 3)

1924年,圍繞爭奪上海的齊盧之戰,兩軍打了四十餘天,戰爭初期雙方傷亡慘重,其後,絕大多數時間是掘壕據守。每日拂曉,照例由一方先來一排炮,然後對方還擊,你來我往,炮戰一直持續到十時左右,然後偃旗息鼓。兩邊停打後,燒飯、曬衣、就餐。到天將黑時又按上午的方式如法炮製,打到夜裏八九點,猶如軍事演習。

袁世凱設軍政執法處。由陸建章任處長,職權沒有限製,亦不受法律約束,捉誰殺誰,不必呈報,某日,陸建章飲酒正酣,監獄看守忽來報告:天熱牢窄,囚犯太擠,如何辦理?陸建章聽後,命人把花名冊取來,然後用紅筆圈了幾頁,交給執法處執行槍決。其中一個叫王劍魂的人,從南方來到北京,遭到逮捕,由陸建章親自審訊,照例先問人犯姓名、年齡、籍貫。王答名“劍魂”,陸建章聽了,立即拍案大喝一聲:“不用再問了,拉出去槍斃,憑你這個名字,就該斃掉!”

袁世凱軟禁章太炎於龍泉寺,由陸建章負責看守。袁曾手示八條給陸,如飲食起居,用款多寡不計;說經講學言論,不禁傳布;罵人砸物聽之任之,物品毀壞再買;每日派人巡視,恐生意外等等。陸對手下說:“太炎先生是今日鄭康成。黃巾過鄭公之鄉,尚且回避。我奉上峰命,無論章先生性情如何乖僻,必敬之護之,要不然咱們連黃巾不如了。”

陝西督軍陳樹藩認為在他手下做官,第一要有牛馬精神,第二要有土匪心腸,第三要有妓女態度。

袁世凱小站練兵成效昭彰,慈禧以巡視之名,在袁的陪同下到天津小站,請慈禧觀陣檢閱新軍。閱兵時,慈禧頭上的寶簪落於地。因掉簪是不吉之事,雖有不少人看在眼裏,但無人敢撿,怕掃了慈禧的興。有個叫孟恩遠的人順手揀了起來,待慈禧看過士兵操演,跑上前去,雙手捧簪跪在慈禧麵前,稟道:“鳳簪落地,重返佛山。”慈禧聽了孟的這番乖巧的言語,大為高興,問明姓名,對袁世凱說:“如今新軍連一個隊官都如此精明,足見袁大人練兵有方了。”又說:“那個姓孟的以後可以做點大事。”此後孟恩遠一路升遷,到民國時授惠威上將軍,任吉林督軍,時人稱之為“拾簪將軍”。

吉林督軍好書寫虎字,但書“虎”之笑柄層出不窮。袁世凱時代,派遣侍從武官吳某,攜禮物以贈孟恩遠,孟高興萬分,盛宴為來使接風洗塵。酒酣之際,出一聯以征對,曰:“袁總統騎龍有日。”吳對曰:“孟將軍畫虎不成。”孟不知其譏笑,說:“龍虎相對,具見精思。我何曾能畫虎,不過好寫幾個虎子而已,不如改畫為書較為妥帖。”舉座皆忍俊不禁,而孟以為笑其改字之妙,也笑說:“咱有生以來未曾出對子,此乃平生第一遭,有不期然而然。”此事傳為笑談。

直係

李純在南苑當協統時,營房尚未建成,有塊不小的空地,歸在他的營盤內,便種上小麥。麥子收割後,李純未報賬,有位綽號叫殷大頭的營長,最是難纏。殷大頭對人說,李協統收了好幾千擔麥子,自己收著不報賬了。李弄得沒有辦法,召集了一個會議,說買了多少多少農具,買了多少多少用品,賬目拿出來,都一筆一筆寫著。而後把帳報上去,大家都無話可說了。

1913年,江蘇督軍李純在北京西直門外,以20萬元購得明朝大宦官劉瑾舊宅(後為清莊王府宅第),拆建成居民住宅後出租,而將拆下的建築部件、材料(如琉璃瓦、雕梁畫棟、牆磚、石雕等)拆運抵津,於1923年在此建成仿古建築,其建築結構仿效故宮布局,故有天津“小故宮”之稱。因整座建築與紫禁城格局相似,為掩人耳目,稱為李家祠堂。自1913年起建,曆時10年建成。占地2.56萬平方米,前建3進庭院,後辟花園,由照壁、石牌坊、石拱橋、大門、前殿、中殿、後殿、配殿和回廊組成。中殿是主體建築,建有石獅、石坊、屏壁、華表、長廊、殿宇、戲樓、拱橋等。整座建築色彩絢麗,碧瓦朱欄,宏偉壯觀。在祠堂全部竣工的前三年,李純已死去。祠堂後曾被駐軍占用,遭到損壞,後為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