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附錄2(2 / 2)

——2008年11月,軍科院戰略研究部副部

長、中國軍事科學學會軍事曆史分會會長齊德學在寧都“全國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理論研討會”上指出毛澤東在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中的軍事指揮藝術,蘊含著紅軍全部的作戰原則,體現著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更彰顯著毛澤東個人的風骨和特色。曆史證明,毛澤東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既為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取得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也為中國革命戰爭提供了十分豐富的經驗,更使毛澤東軍事思想具有中國氣派和時代價值。今天,重溫毛澤東在反“圍剿”期間的軍事指揮藝術,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深邃的軍事思想,無疑對我軍增強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的能力,有效履行我軍曆史使命,激勵我們為實現強國夢、強軍夢而奮鬥,都大有裨益。

——2013年12月軍科院軍事曆史與百科

研究部副部長陳新生參觀寧都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紀念館後指出從史料上看,寧都在整個中央蘇區創建、發展過程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寧都蘇區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寧都蘇區的革命鬥爭實踐對於整個蘇區具有重要的意義。寧都不但是中央蘇區初創政權建設的開始,也是紅軍反“圍剿”戰略的形成之地,還是蘇維埃中央政府執政重點區域。……中共在寧都的革命活動堅定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大方向,用雄辯事實回答了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之爭,指出了中國革命的革命道路。因而,寧都在我黨的曆史上具有重要的曆史地位。

——2013年12月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

究部主任蔣建農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寧都是蘇區革命的搖籃。

——2013年12月軍科院原軍事曆史研究

所主任、研究員劉庭華寧都是中央蘇區前期的革命中心。

——2013年12月江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

員餘伯流反“圍剿”當中,寧都是紅軍的集結地之一,主戰場之一,是最大的後方基地。

——國防大學黨史教研部原主任、教授肖甡寧都在五次反“圍剿”鬥爭中確實有一些獨有的優勢條件(史實)。主要有:(1)寧都是蘇區中央局、中革軍委前期駐地(4個月又23天);(2)寧都小布是蘇區中央局、中革軍委正式成立地;(3)寧都黃陂小布是紅一方麵軍總前委、總部及主力駐地和集結地,是第一次反“圍剿”誓師大會處,是作戰戰場之一;(4)寧都黃陂山塘、青塘新屋是蘇區中央局第一次擴大會議、第二次反“圍剿”作戰的戰略決策地和備戰出發地;(5)寧都黃陂是第三次反“圍剿”的主戰場之一;(6)寧都是著名的寧都起義、紅五軍團誕生地;(7)寧都會議是蘇區黨史、軍史上的重要會議;(8)寧都是第四次反“圍剿”前紅軍主力集結地、鞏固後方;(9)寧都曾是舉行中央蘇區北部十一個縣經濟建設大會會址;(10)寧都是第五次反“圍剿”時紅五軍團進行阻擊戰地域;(11)主力紅軍長征後,江西省委、省蘇、省軍區機關在寧都北部山區堅持遊擊戰爭7個月等。(12)寧都保存有許多反“圍剿”遺址、標語、壁畫、文物、資料,保存有許多蘇區人民、地方遊擊隊支援、配合主力紅軍作戰、阻擊遲滯敵軍的事跡與文物等。這些別處沒有。

——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教授王健英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紀念館不僅是寧都的,也是全國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盡自己的可能和力量,來為它做點什麼。

——軍科院軍事曆史研究所一室原主

任、研究員陳夥成寧都是一塊紅色的熱土,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反“圍剿”戰爭期間,寧都人民為了奪取革命的勝利付出了重大的犧牲。在這裏爆發的寧都起義和組建的紅五軍團,為奪取反“圍剿”的勝利和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年三十來萬寧都百姓中,有五萬多人參加紅軍,有名有姓的烈士達到一萬六千多人,全縣先後有二十多萬人以各種方式參加了支援紅軍反“圍剿”作戰行動。也就是說,寧都是家家有人當紅軍,男女老少齊上陣,為奪取反“圍剿”勝利全民齊動員了。這樣一段激情燃燒的紅色曆史,當然應該大力加強宣傳。

——軍科院軍事曆史與百科研究部研究員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