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附錄1(1 / 1)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看寧都

以寧都起義的精神用於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我們是戰無不勝的!

——1938年12月毛澤東在延安接見寧都起義

部分同誌時題詞

經過長征的同誌不多了,尤其是紅五軍團的同誌更少了。要保持紅五軍團、紅軍的光榮傳統,迎接抗日戰爭的新勝利!

——1938年12月毛澤東在延安接見寧都起義

部分同誌時指出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遊擊戰中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1930年12月下旬毛澤東在小布為蘇區軍

民殲敵誓師大會題聯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年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

——1931年春毛澤東在黃陂小布寫就的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英勇紅軍憑肉搏,紅旗翻處白旗沒。地動天搖風雨躍,雷霆落,今日渠魁應活捉!

——1931年8月毛澤東為第三次反“圍

剿”之寧都黃陂戰鬥所作的半篇

《漁家傲》

第一次“圍剿”時……當時的紅軍約四萬人,集中於江西省寧都縣的黃陂、小布地區 ……

張、譚兩師主力所在的龍岡、源頭一帶接近我之集中地,且人民條件好,能蔭蔽接近……

如敵攻小布就我,則陣地亦好。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到了江西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時,“誘敵深入”的方針提出來了,而且應用成功了。等到戰勝敵人的第三次“圍剿”,於是全部紅軍作戰的原則就形成了。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這是個好地方,是反“圍剿”中心,很重要,對中國革命貢獻很大,犧牲了很多人!

——1972年12月12日鄧小平在黃陂參觀考察時指出

寧都的革命史料非常豐富,要更好地征集研究整理,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服務!

——1986年馮文彬、馬石江、陸毅為寧都題詞

一次反“圍剿”,紅軍為什麼到黃陂、小布集中?第一是人民條件好,第二是地形好。如敵人到小布來,我們可以就地把它消滅。

——譚震林《談中央紅軍第一、二、三次大“圍剿”》

那時候,我們的部隊駐在黃陂、小布一帶。時間那麼久,但吃飯、吃菜一點都不困難。那裏的人民條件確實好。

——蕭克《向贛南、閩西進軍和第一次反“圍剿”》

一次反“圍剿”前,紅軍為什麼到黃陂、小布地區集中?就是因為那個地方人民條件好,這是首要的一條。那裏是中心區,工作做得好,紅軍去了有吃的,住得下;第二,就是地形好,敵人進來了,我們可以把它圍住,像雞關在雞籠裏一樣。有這些條件,紅軍就好對付敵人。那時,紅軍集中在黃陂、小布,主要是做反攻前的準備工作。

——康克清《紅軍在黃陂、小布地區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