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反“九路圍攻”(3 / 3)

鬼子已是甕中之鱉。

就在圍殲這股日軍的戰鬥激烈進行時,一場更加激烈的戰鬥同時在長樂村東之戴家堖展開了。

激戰戴家堖

日軍的輜重車輛及日軍一部戰鬥部隊在長於村被圍後,已經走過長樂村的日軍主力部隊,馬上重又集中起來,掉過頭來解救被圍的部隊。

772團的左翼本是由689團負責保障,但689團尚在途中,眼看這1000多日軍就要威脅到772團的翼側安全了,劉伯承迅速命令陳賡先調一個連去擋住日軍,掩護主力圍殲被圍日軍。

陳賡命令772團10連迅速占領戰場西側高地戴家堖,掩護主力殲敵。

戴家堖是主戰場的唯一側翼屏障,丟掉戴家堖,則正內外攻擊日軍的部隊反要受到內外夾攻。

10連連長臨走時向陳賡保證:人在陣地在。這句話很多場合都有人說,但10連連長說這句話時,卻有著比其他場合更加沉甸甸的份量。因為10連麵對的是10倍於己的日軍,此一去極大地可能是人和陣地都不“在”。

經過與日軍的浴血奮戰,10連的戰士堅持了4個多小時,他們也隻能堅持4個多小時,因為4個多小時後,全連的幹部戰士已全部犧牲,陣地雖然丟了,但他們無愧於“人在陣地在”的保證。

這一變化並不突然,但對129師的指揮員來說,這一變化卻是急驟的,因為當時己沒有多餘的力量擋住772團左翼即將突過來的日軍。

情況十萬火急。

也許劉伯承想到了撤圍,也許劉伯承想到了將師直的警衛員、通訊員等人員組成個臨時的戰鬥隊,去完成阻擊左翼日軍的任務。就在這關鍵時刻,689團趕到了長樂村,在劉伯承的指揮下,立即向戴家堖反擊,奪回了陣地。

圍繞著戴家堖又展開了新的一輪爭奪戰。被689團打下去的日軍又重新組織起來向戴家堖發動了反擊。日軍的衝擊路線上堆滿了死屍,日軍甚至不惜將同伴的死屍作為攀登石岩的梯子。但在689團堅固的防禦麵前,日軍仍然隻能望戴家堖興歎。同在戰場前線的劉、徐二人,都在全神貫注地舉著望遠鏡觀察著戴家堖方向的戰事發展情況,看著689團英勇戰鬥的場麵,劉伯承對徐向前說:“你看689團打得多好!”徐向前也同樣讚不絕口他說:“打得好!打得好!115師的同誌們打得真頑強啊!”劉伯承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徐向前說:“已經打退了鬼子的第7次衝鋒了。”戴家堖上八路軍戰士用生命譜寫的英雄之歌,使戴家堖和長樂村一樣被載入了曆史,我們在記住長樂村的同時,也應記住發生在戴家堖上的戰事,和那沒有生還的人來書寫這一頁連史的10連。

八路軍的英勇戰鬥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本應在129師側翼擔任打援任務的國民黨曾萬鍾第3軍,沒有在他們應該在的地方阻擋蟠龍方向的日軍,致使劉伯承沒有料到蟠龍方向會出現情況。

無奈中,劉伯承隻有抽調772團一部去擔任襲擾這股日軍的任務。激戰了兩個多小時後,遼縣方向又有1000多日軍趕來增援。

劉伯承和徐向前商量了一下,一致認為:情況危急,立即撤退。

安全第一,生存第一。

他倒在勝利的最後時刻

772團團長葉成煥接到撤離戰場的命令後,指揮部隊將能帶走的戰利品全部帶走,同時安排各營迅速撤離戰場,他自己跑到一個高坡上用望遠鏡觀察著正在向長於村增援的日軍,判斷著形勢,他想在最後時刻再看一看還能不能捕捉到有利的戰機。

通訊員來催過他,他沒有動。

8連連長也來催過他,他仍然沒有動。他的回答還是那一句:

“你們先撤,我馬上就走。”8連走出沒幾步,就聽到葉成煥的通訊員喊了一聲:“不好了,團長負傷了!”一顆子彈射中了葉成煥的頭部。

雖然躺在擔架上,但神智尚清醒的葉成煥在路上隻問了一句也是最後一句話:“隊伍呢,隊伍呢?”劉伯承聽到葉成煥負傷的消息後,馬上來到了772團。129師參謀長李達記述了當時的場麵:

劉師長三步並作兩步地奔到了772團。他一見到躺在擔架上的葉成煥,就俯下身子,雙手顫抖地抱著他的頭,連聲喊著:“成煥,成煥哪……”但是,已經失去知覺的葉成煥同誌,再也不能回答師長的呼喚了。

劉師長悲痛的眼淚,滴在葉成煥蒼白的麵頰上。

看到劉伯承這樣悲痛,陳賡小聲地說:“師長,別難過了。成煥由我們照顧,你放心吧。”劉伯承對陳賡說,“要想盡一切辦法搶救。”然後,他才緩緩地站起來,戀戀不舍地離去。

這一年,葉成煥年僅25歲,他是129師一位出色的年輕指揮員,深受師、旅領導的喜愛。常常能夠在戰鬥中當機立斷,出色地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

劉伯承隻要知道是葉成煥在前線,無論多麼危急的情況,劉伯承也會把心放下來。

葉成煥是河南省光山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任過通信員、指導員、營政委、團政委、師長、師政委,是紅四方麵軍的一員著名戰將。不僅如此,他還勤於思考,善於臨機處置。在黃崖底伏擊戰時,許多幹部的意見是要早一點出擊,但當時部隊在高處,和敵人隔著一片開闊的河灘地。如果伏擊脫離陣地,向下衝擊,勢必要遭到日軍的嚴重殺傷。當時在第一線擔任指揮的葉成煥根據眼前的情況,決定暫時不打,待在河灘上休息的日軍開始撤走時,他才下令全團的輕重火器,居高臨下的向日軍猛烈掃射。這一仗,葉成煥的臨機處置,受到了全師上下的一致好評。

長樂村戰鬥前不久,師裏正準備研究提升他擔任386旅的副旅長。戰鬥前,葉成煥患了肺病,已經有三天沒有吃飯了,陳賡勸他去休養一段時間,但他卻堅持要打了這仗再走,沒想到卻發生了這種意想不到的情況。

當晚,部隊撤到了合壁村。

陳賡自部隊到了合壁村,就一直守在葉成煥的床前。葉成煥終因傷勢過重,於長樂村戰鬥的次日淩晨1時,停止了呼吸。

在葉成煥遺體入殮之前,朱德從八路軍總部趕到129師,參加遺體告別儀式。

為了悼念葉成煥和其他抗日陣亡將上,129師召開了一個追悼大會。會場設在離師部不遠的一個山崗上,靈堂正中的一張桌子上放著由772團參謀長王波精心繪製的葉成煥的遺像。

追悼會後,山上多了一座新墳。當地的群眾為了紀念在長樂村戰鬥中犧牲的葉成煥,為他樹立了一個紀念碑。每逢年節,都可以看到合壁的群眾,來到這位抗日英雄的墓前祭掃。全國解放初期,河北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建立,葉成煥的遺骨被迎往邯鄲烈士陵園安葬。

長樂村之戰,殲滅了“九路圍攻”日軍中的重要一路,不僅打破了日軍的圍攻企圖,同時迫使其他各路日軍紛紛潰退,在半個月的時間內,129師不僅沒有被日軍剿滅,而且勝利地收複了和順、榆社、遼縣、武鄉、沁縣、沁源等18座縣城,將日軍趕出了晉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