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蘇聯就是否保留蘇聯舉行全民公決,大部分公民表示讚同保留聯盟。此後戈爾巴喬夫總統與一些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簽訂新的聯盟條約,條約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改名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並把該聯盟變成一個鬆散的邦聯。這激起了黨內一些高級幹部的強烈不滿,他們企圖控製局勢,便點燃了“八一九”事件的導火線。蘇共多名強硬派高層領導組建了緊急狀態安全委員會,發表了《告蘇聯人民書》,軟禁戈爾巴喬夫,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但是由於軍隊倒戈,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接管了俄羅斯境內的全部蘇軍,大大改變了蘇聯國內政治力量的對比。不久戈爾巴喬夫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職務,並要求蘇共中央自行解散。蘇共處於分崩離析狀態。葉利欽掌握中央機構大權。此時,各共和國分離勢力急劇增長,紛紛宣布獨立。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布獨立;接著,俄羅斯帶頭發表“主權宣言”;許多加盟共和國也發表“主權宣言”,宣布本國是主權國家。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領導人簽署明斯克協定,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12月21日,俄羅斯等十一國領導人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簽署《阿拉木圖宣言》。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後一項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從此,蘇聯正式解體。
趣味鏈接 戈爾巴喬夫退休後的待遇
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俄羅斯首腦會議上宣布,按國家幹部最低職務工資給戈爾巴喬夫計算退休金,每月發給他四千盧布,為他提供別墅、汽車和警衛。給他的國家別墅離莫斯科有十四公裏,別墅裏有廚師、女服務員和女管家,還撥給他十七個警衛和一輛帶高檔自動電話係統的“吉爾”牌轎車。1991年俄羅斯發生通貨膨脹,戈爾巴喬夫的退休金已不值幾個錢。到1994年隻值兩美元。為此,戈爾巴喬夫很生氣,他在法國《解放報》對他的采訪中,非常尖銳地批評了葉利欽。第二天,他的“吉爾”轎車就被換成不帶自動電話係統的“伏爾加”轎車。直到1997年,才給他的“伏爾加”轎車安上了低一個檔次的自動電話係統。他的警衛人數也逐漸減少,先是十七個,接著是十五個,後來是十二個,最後隻剩三個。
東歐劇變——東歐各國的政治體製和社會性質發生改變
“冷戰”後期,東歐各國在各方麵的矛盾日益突出。它們模仿蘇聯片麵發展重工業,各國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困境,人民生活水平十分低下。貪汙腐敗、踐踏人權的行為層出不窮,政治局勢發生了激烈的動蕩。正在此時,美國調整全球爭霸的計劃,轉守為攻,對社會主義國家頻頻實行顛覆。它以武力為後盾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遏製的同時,全麵推出西方世界的價值觀,暗地支持蘇聯國內的反對派和民族分立主義勢力,加速美國式的“全球民主化”進程。美國引誘東歐共產黨的領導人放棄社會主義道路,建立“民主社會主義”,實行政治多元化。執政幾十年的共產黨在短時間內紛紛喪失政權,社會製度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這場暴風雨首先襲擊了波蘭。波蘭政府為擺脫經濟危機,大幅度提高肉類價格,引發了許多城市的工人罷工運動,造成局勢動蕩。波蘭政府以武力鎮壓運動,暫時平穩了局勢。之後人民的生活越來越艱苦,局勢更加動蕩。1989年,執政的波蘭統一工人黨實行“政治多元化”的方針,與團結工會進行協商。而團結工會要修改憲法、實行多黨製的競選綱領。12月,在大選中,波蘭統一工人黨失利,團結工會獲勝,組織政府,改變一黨專政的政局。這標誌著波蘭政治經濟製度的劇變。
同年,民主德國政局發生大動蕩,出現了大批公民外逃的浪潮。10月,執政黨德國統一社會黨黨中央的領導發生更換。黨的方針隨之改變,決定實行多黨製。11月,政府宣布開放東西柏林邊界,柏林牆被拆毀。1990年3月,被稱為“德國聯盟”的三個反對黨聯盟在大選中獲勝。10月,民主德國並入德意誌聯邦共和國,並沿用德意誌聯邦共和國的國名、國旗。兩德實現了統一。
隨之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等東歐各國,向執政黨奪權,施加壓力,相繼發動政變,實現政權轉移,國家的政治體製和社會性質也隨即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蘇聯體製在這些國家相繼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