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世界現代卷(10)(1 / 2)

趣味鏈接“七十七國集團”打破西方經濟壁壘

1963年,在第十八屆聯大討論召開貿易和發展會議問題時,七十五個發展中國家共同提出一個《聯合宣言》,當時稱為“七十五國集團”。後來在1964年3月,在日內瓦召開的第一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期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產生了尖銳分歧。亞、非、拉七十七個國家和南斯拉夫經過連日磋商,發表了《七十七個發展中國家聯合宣言》,提出了關於國際經濟關係、貿易與發展的一整套主張,“七十七國集團”由此成立。1979年,成員國增加到一百二十個,但仍沿用了“七十七國集團”的名稱。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為維護切身利益而走向聯合鬥爭的共同願望。“七十七國集團”為推動“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並逐漸改變了同發達國家之間的國際關係。

新中國恢複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第三世界話語權加強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被非法剝奪。

1950年9月,在美國操縱下,第五屆聯大否決了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的提案。1951年之後的十年,美國以“中國侵略朝鮮”為借口,賊喊捉賊,整整十年不讓聯合國大會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1961年,第十六屆聯大委員會通過了討論中國在聯合國席位問題的議題。1964年1月,中、法建交,法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並同台灣當局斷交。此時的世界發生了深刻變化。世界各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曆史潮流。在這股大潮的推動下,一大批“第三世界”國家取得了獨立並加入了聯合國。隨著新中國經濟、軍事實力的持續增強,國際地位也不斷提高,在國際舞台上以其巧妙靈活的外交政策,贏得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信賴。他們把恢複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視為自己的事。他們敢於仗義執言,不畏強權,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正是這股正氣把中國“吹”進了聯大。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大以七十六票讚成、三十五票反對、十七票棄權的絕對優勢通過了第2758號決議,恢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並立即把國民黨的代表從聯合國驅逐出去。會場一片沸騰,響起了長達幾分鍾的掌聲,支持中國的各國代表們在大廳和走廊裏鼓掌、高聲歡笑,有的甚至跳起了舞。為了這一天,中國等了二十二年。11月15日,以喬冠華為團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正式出席第二十六屆聯大會議,受到極其熱烈的歡迎。11月30日,中國常駐安理會代表黃華出席了安理會會議。中國在聯合國中的代表權問題從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都得到公正、徹底地解決,擁有世界1/5人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回歸聯合國。

中國恢複聯合國席位是中國與世界重新建立聯係的開端,至此,中國自身的發展與世界各地深刻地聯係在一起。在聯合國這個多邊舞台上,中國始終倡導多邊主義,與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在國際和平安全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遏製了美、蘇爭霸的格局,鼓舞了“第三世界”的民族獨立運動。中國又根據自身能力,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大力支持聯合國的發展項目,積極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在聯合國和安理會的合法席位的恢複,使超級大國敵視、孤立和封鎖新中國政策的破產,是中國在外交戰線上取得的一個重大勝利。

趣味鏈接“乒乓外交”震動地球

1971年4月10日,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和一小批美國新聞記者抵達北京,成為自1949年以來第一批獲準進入中國境內的美國人,打開了中美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訪華的美國乒乓球隊充當了兩國之間的民間外交特使。小小乒乓球打開了中美之間彼此緊閉二十多年的國門,震動了地球。國際輿論將此稱為“乒乓外交”。從此中美兩國結束了二十多年來交往隔絕的局麵,中美和解隨即取得曆史性突破。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中美關係終於走上了正常化的道路。

社會主義國家的巨變

蘇聯解體——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瓦解

1985年,戈爾巴喬夫當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而此時蘇美爭霸恰巧進入白熱化階段。蘇聯國內矛盾重重,尤其是經濟被美國拖得遍體鱗傷。這就決定了戈爾巴喬夫受命之時,必須實行改革,以挽救這艘航船危亡的命運。戈爾巴喬夫上台之初,把注意力集中在經濟領域的改革上,不久改革中出現種種失誤和錯誤,造成國民經濟持續下降,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可在此危急關頭,戈爾巴喬夫又隻顧自己的得失,轉而進行政治改革。

在政治改革中,戈爾巴喬夫提出改革要從根本上“改造整個社會主義大廈”,以“民主社會主義”取代“科學社會主義”,提倡“民主化”和“公開性”。他全盤否定蘇聯曆史,否定十月革命,醜化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進而引起人們思想的混亂,潛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民族分離活動愈演愈烈。此時,黨內鬥爭也日趨尖銳和公開化。在複雜的政治較量中,他節節敗退。致使整個國家迷失方向,危機驟增,從而使一些加盟共和國的分離傾向日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