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年至前63年間,羅馬滅掉塞琉古王國和猶太,建立了敘利亞省和猶太省,這樣就與安息帝國直接對峙了。
公元前53年,羅馬“前三頭同盟”之一的克拉蘇率軍渡過幼發拉底河進攻安息帝國。兩軍相遇後,安息軍隊略作抵抗就後撤。立功心切的克拉蘇率領一部分軍隊猛追,脫離了主力部隊,結果中了安息軍隊的埋伏,全軍被滅,克拉蘇也戰死。此戰過後,羅馬帝國的愷撒和龐培忙於爭權,無暇東顧,安息帝國獲得短暫的安寧。公元前36年,羅馬“後三頭同盟”之一的安東尼率軍侵入安息帝國境內,羅馬又一次被打敗。但是安息帝國也無力進攻羅馬,因此雙方大體上以幼發拉底河為界,處於相持狀態。
與羅馬爭雄的戰爭中,安息國力嚴重削弱,加上內部爭權,統治集團內部混亂不堪。這時,薩珊王朝崛起,安息與薩珊數度交戰,最終於公元226年被薩珊王朝所取代。
趣味鏈接 俾路斯與大唐帝國
俾路斯是波斯薩珊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的兒子。阿拉伯人入侵波斯之時,俾路斯向大唐帝國要求提供軍事協助。大唐於是成立波斯都督府,任命俾路斯為都督。公元670年到674年,俾路斯來到長安,並被封為右武衛將軍。公元678年,吏部侍郎裴行儉奉命送俾路斯返回波斯。
貴霜帝國——月氏人建立的帝國
貴霜帝國是興起於中亞細亞的奴隸製國家,創始者為遊牧民族大月氏(亦稱月支、禺知、月氏)的貴霜部落首領丘就卻。鼎盛時期,貴霜帝國的疆域從今日的塔吉克綿延至裏海、阿富汗及恒河流域,擁有人口百萬,士兵二十多萬。被認為是當時歐亞四大強國之一,與漢、羅馬、安息並稱為“歐亞四大帝國”。
建立貴霜帝國的是月氏人,原來居住在中國河西走廊一帶。中國西漢時期,月氏人被匈奴人打敗,逐漸遷徙到蔥嶺以西、錫爾河一帶。當時月氏人有五個部落,貴霜是其中一部。大約公元1世紀初,貴霜部落首領丘就卻統一了五個部落,建立起貴霜帝國。在丘就卻和他兒子閻膏珍統治時期,貴霜帝國相繼占領喀布爾河流域、今克什米爾地區和恒河流域,初步奠定了帝國的基礎。
貴霜帝國最著名的君主是迦膩色迦。在他統治時期,貴霜帝國打敗安息帝國,征服印度。帝國版圖一度西起伊朗,東至恒河流域,北起錫爾河、蔥嶺,南達納巴達河,國勢臻於極盛。貴霜帝國向東發展,侵入東漢王朝的勢力範圍。公元90年,一支七萬人的貴霜軍隊入侵東漢,負責防守的是東漢名將班超。班超采取堅壁清野的政策,以逸待勞。貴霜軍隊攻城不克,四處劫掠又無所得,隻好分出一部分軍隊向龜茲求援。不料,這部分軍隊遭到漢軍的埋伏,全軍覆沒。四下無望,剩餘的貴霜軍隊隻好撤退。經此戰役,東漢王朝與貴霜帝國以蔥嶺為界,保持了和平相處的關係。
迦膩色迦去世後,貴霜帝國的極盛時期也隨之結束。貴霜這個靠武力征服短時間內統一起來的大帝國,內部充滿了矛盾。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會結構、不同的文化傳統,帝國內部沒有內在統一的基礎。一旦征服運動停止,帝國崩潰勢在必然。這一點跟後來的蒙古帝國非常相似。就在貴霜帝國衰敗的同時,波斯薩珊王朝崛起。公元233年,薩珊王阿爾達希爾一世率軍攻克錫斯坦後,經呼羅珊入花剌子模,接著攻入索格狄亞那、巴克特裏亞、喀布爾、坦叉始羅,給貴霜以致命打擊。
公元3世紀時,貴霜帝國再也難以維持統一狀態,帝國分裂為若幹小邦。公元4世紀,東印度的笈多帝國興起後,再次統一北印度。貴霜從此分崩離析,退出了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