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的金縷玉衣雖被剝了下來,但從散落的四千多片玉片的種種跡象表明,盜墓者隻是為拿走金銀,卻沒有動那些質地上乘、工藝精致、光彩照人的玉磺、玉璧、玉杯、玉牙衝、玉龍等,而這件件是國寶。經清查共有二百多件套完整的玉器。因為漢代對使用玉器是有嚴格的等級規定,普通人是不會有名貴的玉器,若有則等於告訴別人這些東西來路不明,不是偷來就是盜來,會招來殺頭之禍。正因如此,墓中的這些玉器得以完整保存下來,真是不幸中的大幸。但是,他們拆下了金縷玉衣的金絲,這些串起正片的金線足有2-3千克重,一件世代“絕品”的金縷玉衣從此金玉分家。從散落的正片來看,每片玉上都有4隻以上鑽孔,這些鑽孔細小的隻有如今最小號的縫衣針大小,且緊依著邊角工整地排列著。可以想見當年的手工藝已達到了何等程度,更何況那用來串綴的金絲又是鏤得這麼精細,這在2000年後的今天也是絕對精品。
獅子山楚王陵的挖掘工作已近尾聲,在考古學家眼裏用四千多片和闐(今新疆和田縣)玉製作的金縷玉衣不是惟一也不算最重要的“寶貝”,這項修複玉衣的工作已著手進行。而真正重要的是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墓葬之一,它集中出土文物一千五百多件套,是完整而難得的研究資料,它有力地促進了我們對漢代文化的研究,同時也豐富了徐州漢文化的內涵。楚王墓的發掘像許多遺跡一樣,打開古墓隻是窺視了曆史的一角,有待我們的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去研究探索其中的奧秘。
(11)圓明園寶藏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洗劫,另一個放火焚燒。勝利者原來可以成為強盜。勝利者把夏宮的全部財富盜竊一空,並把搶來的東西全部瓜分掉。”
法國著名文學家雨果在這裏說的“兩個強盜”就是指英法侵略者,“夏宮”指的是中國圓明園。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對北京圓朋園的野蠻劫掠和焚燒,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慘痛的動難之一,並由此拉開了中國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世界園林的典範圓明園位於北京西部海澱區北部,是清朝皇帝的一座別宮。1709年,清康熙帝把明朝貴族的廢園賜給當時的皇四子胤禎(即後來的雍正帝),著手修建並賜名圓明園。之後,雍正、乾隆、嘉慶、道光等諸帝用了150餘年,耗費大量精力對其不斷進行修繕、擴充,把它精心營建成為一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各帝每到夏秋,多在這裏避暑聽政,處理軍國政務。
圓明園是由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同治朝前稱綺春園)三園組成,所以又稱圓明三園。此外在它的周圍又有許多屬園,如暢春園、清漪園、靜宜園及熙春園等。這些以圓明三園為中心的園林建築,東起近春園,西到香山一帶,連綿20華裏。全園麵積合計五千多畝,是人工創造的一處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大型山水園林。不僅彙集了江南若幹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風格,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平地疊山理水,精製園林建築,廣植樹木花卉,以斷續的山丘、曲折的水麵及亭台、曲廊、洲島、橋堤等,將廣闊的空間分割成大小百餘處山水環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風景群。園內水麵占三園總麵積十分之四,大中小水麵由環流的溪水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河湖水係。園內又綴疊大小土山、假石山250餘座,與水係相結合,水隨山轉、山因水活,使整個園林比煙水迷離的江南更加迷人,被人們譽之為“萬園之園”、“世界園林的典範”。
圓明園內的主要風景群有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親賢、九州清晏、鏤月開雲、天然圖畫、碧桐書院、慈雲普護、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蕩蕩、茹古涵今、長春仙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月地雲居、鴻慈永祜、彙芳書院、日天琳宇、澹泊寧靜、映水蘭香、水木明瑟、濂溪樂處、多稼如雲、魚躍鳶飛、北遠山村、西峰秀色、四宜書屋、方壺勝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島瑤台、接秀山房、別有洞天、夾境鳴琴、涵虛朗鑒、廓然大公、坐石臨流、曲院風荷、洞天深處,以及紫碧山房、藻園、若帆之閣、文源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