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為了解決輪船招商局和北洋艦隊的用煤問題,直隸總督李鴻章派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籌建開平煤礦。唐廷樞在經過實地勘探,把礦址選定在開平西南的唐山後,即開始考慮煤炭的運輸問題。開平煤除礦局自用及就地銷售外,主要將煤銷往天津。唐山距天津120公裏,運煤要從陸地先運到蘆台,然後再改為水路,由大沽口人海到天津。這樣的運輸很麻煩,而且運費也高。如果由唐山至蘆台修築鐵路,用火車運煤,既可以減少運輸上的麻煩,還可以降低成本,因此唐廷樞認為,真正的困難不在於開采,而在於運輸。因此,他上書李鴻章,請求修築唐山至蘆台的鐵路:但因資金不足,擬先築唐山至胥各莊一段。
李鴻章同意這一計劃,於1879年向清廷奏準,並派英國工程師金達督修。但這時,頑固派借口唐山靠近東陵,鐵路奔馳會“震動陵寢”而大加反對。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收回了它的批準,第一次築路嚐試就此失敗。此後,唐廷樞打算在唐山至蘆台間開鑿運河,與蘆台到天津的薊運河相接,試圖以水運代替陸運,但隻開鑿了胥各莊至蘆台長35公裏的一段,後因地勢陡峻,無法開河。在這一進退兩難的情況下,直隸總督李鴻章授意唐廷樞再次奏請修建運煤輕便鐵路,聲明為免於震動東陵,不用機車,而用騾馬牽引。李鴻章並為此在清廷中積極斡旋,最後,清政府在極度不願意的情況下允許築路。於是,築路工程於1881年初動工,同年6月9日開始鋪軌,11月工程竣工,這就是我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
6月10日
1919年6月10日陸、曹、章被撤職1919年6月10日,大總統徐世昌被迫下令免去交通總長曹汝霖、駐日公使章宗祥、幣製局總裁陸宗輿職務。
北京政府對學生愛國運動采取鎮壓手段,拘捕了許多學生,卻激化了民眾的更激烈的反抗。北京學生愛國運動依然如火如茶。而各省為聲援北京學生,紛紛實行“三罷”。
北京政府麵對來自全國的呼聲和壓力,迫不得已,徐世昌隻得於6月10日下令撤銷執行親日政策,與日本訂立喪權協定,被舉國民眾視為賣國賊的陸、曹、章三人的職務。
1932年6月10日《文學月刊》出版1932年6月10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機關刊物《文學月刊》在上海創刊。
《文學月刊》主要刊登論文、創作、翻譯小說、詩歌、戲劇、書評、文藝情報、通訊等。先後登載魯迅的《論翻譯》、《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鬥》等作品和翻譯小說。田漢、丁玲、周起應(周揚)等也常在該刊發表作品。
1952年6月10日毛澤東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發表1952年6月10日,毛澤東為新中國體育工作題寫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12個大字。這一題詞,是毛澤東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大會所作的。
1999年6月10日美籍華人楊向中首例非生殖細胞克隆牛成功1999年6月10日,美國康州大學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顧問兼動物技術部主任、領導非生殖細胞克隆牛項目研究的華人楊向中,在全世界範圍內第一個取得非生殖細胞克隆牛的成功。6月24日,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邱勝雲在總領館親切會見和宴請了楊向中,並向他轉交了中國教育部國際司的賀電。他祝楊向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6月11日
1898年6月11日戊戌變法開始
“戊戌變法”又叫“百日維新”,是1898年發生在我國的一次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政治運動。
1898年1月,康有為上書皇帝,提出三條變法綱領:立即宣布實行變法;廣開才路,各級官吏都有權向皇帝上奏折;全盤改革政權機關。上書以後,康有為等維新派到處組織學會,創辦報紙,宣傳變法主張,改良主義運動有了很大發展,讚成變法的人越來越多。當時的中國,被帝國主義瓜分的危險更加迫近。2月,康有為從廣州趕到北京,第五次上書光緒皇帝,懇切地說明如果再不變法,不但國亡民危,就是皇帝想做普通百姓都要做不成了。
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正式下令宣布變法,接受改良派的政治綱領。在維新派的影響和直接參與下,從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緒皇帝一連下了幾十道實行新政的命令,對封建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麵進行改革。其主要內容有:在中央設立鐵路礦務總局、農工商總局;各省設商局,推動工商業的發展;精簡舊衙門和官員;廢除八股文,改革考試製度;準許自由創辦報刊、成立學會;獎勵科學發明等等。
9月21日,慈禧太後發動政變,把光緒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又廢除了一切新政法令。一大批維新人士慘遭殺害,維新派重要人物康有為、梁啟超逃亡國外。這次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政治改革隻進行了103天就在舊勢力的反攻下失敗了,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百日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