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
1881年6月8日清政府撤回留美學生1881年6月8日,清政府撤回留美學生。隨著近代洋務運動的開展,中國急需科技和軍事人才。經過中國第一個赴美留學畢業生容閎的努力,清政府在1872年秋至1875年先後派遣四批學生赴美留學。可是這一開創性的進步事業,處處受到封建頑固派的攻擊與破壞。守舊頑固的留學生監督陳蘭彬把留美學生的“西化”視為背叛封建祖訓,接連奏報清廷,告發副監督容閎將留學生“引入歧途”,誣蔑留學生在美國放蕩不軌。清廷競偏聽讒言,將陳調為駐美公使,容閎為副使,不讓容閎管理留學生工作,新派陳蘭彬推薦的翰林吳嘉善繼任留學生監督。吳對洋務事業一向持反對態度,將留學外洋“素目為離經叛道之舉”。他一到美國,將所有留學生叫到華盛頓,大加訓斥。他認為“各生適異忘本,目無師長,固論其學難期成材,即成亦不能為中國用。”隨後鼓動陳蘭彬,連連上奏朝廷,要求火速撤回留美學生。李鴻章主張分別情況,撤一半留一半,已學有所長的先行撤回,而陳蘭彬堅持全撤;6月8日,總理衙門下令將留美學生全部撤回。消息傳出,遭到容閎和留學生的大力反對。美國前總統格蘭特將軍、大文豪馬克·吐溫等聯名致函清政府,希望收回成命。但清政府相信陳、吳二人的胡言,將留美學生分三批撤回,致使這一有益於社會進步的事業半途而廢。
1937年6月8日國共兩黨廬山談判1937年6月8日,周恩來同蔣介石在廬山舉行會談。周恩來向蔣介石提交了中共中央關於《禦侮救亡、複興中國的民族統一綱領草案》。
杭州談判時蔣曾要中共先提一個合作綱領草案,現在他卻出爾反爾,完全拋開中共提出的綱領草案。蔣提出:先由中共發表宣言;紅軍編製為3個師,45000人,3個師以上設政訓處;朱德、毛澤東須離開紅軍;邊區政府由中共推薦國民政府方麵的人任正職,中共推薦副職;分批釋放在獄中的中共黨員:由中共方麵派人聯絡南方遊擊隊,經調查後實行編造,但其領袖需離開部隊;國民大會指定中共出席代表,但不能以共產黨名義;國防會議可容中共幹部參加等。並提出成立國民革命同盟會,由國共雙方同等數目幹部組成,蔣為主席,有最後決定權;共同綱領及兩黨一切對外宣傳和鼓動,統由同盟會討論執行:同盟會將來可擴大為國共合組的黨;同盟會與第三國際發生組織關係以代替共產黨的關係。對其他各黨派不必談合作。實質是在國民革命同盟會的名義下,在組織上融共,取消共產黨的獨立性。另外蔣還推翻了杭州談判時關於國共合作中對許多具體問題的承諾,並公然要毛澤東、朱德出洋,周恩來明確表示不能同意同盟會的組織原則和有關紅軍指揮機關邊區政府人事安排等意見,堅持設總司令部或總指揮部。6月17日中共中央將周恩來15日電所述同蔣介石談判結果,報告共產國際。6月18日,周恩來返回延安,向中共中央彙報。此次因蔣介石妄想控製中共及領導的軍隊和邊區,廬山談判最終未獲結果。
1950年6月8日我國與緬甸建交
緬甸,全稱緬甸聯邦。國名來自梵文,為“堅強、勇敢”的意思。位於亞洲中南半島。麵積676581平方公裏。人口約4474萬(1996年),共有135個民族,緬族占全國人口的65%,:還有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等。緬族語為國語。全國80%的人信奉佛教。首都仰光。
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錫、鎢、鉛、金、銀、鋅、寶石等。林業資源豐富。農業經濟國,為世界上不發達國家之一。實行市場經濟,並逐步對外開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532緬元(1995年/1996年)。主要農產品有水稻、棉花、花生、黃麻、甘蔗、豆類。工業以碾米、木材加工和采礦業為主,還有小型機械製造和裝配、紡織、製糖、造紙、化肥、製藥業。出口大米、玉米、豆類、木材、礦產品、寶石、珍珠;進口機械設備、工業原料和消費品。
自1044年形成統一的國家後,經厲三個封建王朝。19世紀英國經過三次侵緬戰爭,武裝占領了緬甸。1886年緬被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脫離印度,直接受英國統治。
1942年日軍侵占緬甸。1945年英軍重新占領。1948年1月4日(國慶日)脫離英聯邦,宣告獨立,建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3日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23日恢複國名。奉行獨立、積極的外交政策,不依附於任何大國和國家集團。1950年6月8日同中國建交。
6月9日
1881年6月9日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鋪軌19世紀60年代,在清政府內部出現了以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等為代表的“洋務派”。他們在“自強求富”的口號下,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同時也創辦一些近代工礦業和交通運輸業。我國最早的鐵路就是在這種形勢下興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