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趙兩國簽訂了聯合抗秦的盟約之後,平原君一行人很快地回到了邯鄲。見了趙孝成王,平原君說:

“我這一回出使楚國,多虧了毛遂先生。他那三寸不爛之舌,致使得咱們趙國重過九鼎大呂。他真比百萬雄兵還要強啊!”

平原君在趙孝成王麵前說的這話,不翼而飛。沒過三天,趙都邯鄲便家喻戶曉了。

不久,平原君又將毛遂尊為上等賓客。

這樣一來,那曾對毛遂作過種種譏諷的19名賓客,都害怕起來。他們怕毛遂到平原君麵前說他們的壞話。因而,他們見了毛遂,都客客氣氣的奉承起來。

毛遂哭笑不得地對他們說:

“哎,你們這些人啊,真是碌碌無為。你們隻是能依靠別人而成事……”

四、完璧歸趙

“和氏之璧”落到趙惠文王手裏不久,消息便傳到秦昭襄王耳朵裏。秦昭襄王依仗秦國強大,想要得到和氏璧,佯稱願以15城來換。

接到秦王的信後,難壞了趙王君臣。若是答應,怕上秦王的當,如不答應,又怕秦國攻打。正在久議不決之時,宦官繆賢說:“我家門客藺相如,有智謀,善言辯,而且一身是膽,可以與他商議。”

於是,趙王把藺相如召來,問他有什麼辦法,藺相如說:“秦國說用城換璧,趙國不答應,趙國理虧;趙國給秦國璧,秦國不給趙國城,秦國理虧。依我看,還是把璧給秦國。如果沒人去,我願帶璧前往,如果秦國拿城交換,我就把璧給秦,如果秦不拿城交換,我就誓死把璧帶回趙國(即完璧歸趙)。”

趙王覺得藺相如說的有理,於是就派他出使秦國。

秦宮裏,秦王召見了藺相如。當藺相如獻上和氏璧之後,秦王十分喜愛,一味把玩,並將玉傳與大臣美女們觀看,絲毫沒有拿城交換的意思。藺相如見此情景,頓生一計,他走上前對秦王說:“這塊玉上有點小毛病,我來指給大王看。”當藺相如接到璧後,急忙退到柱子旁邊,怒氣衝衝地對秦王說:“從趙國來之前,趙王和群臣商議,大家說秦王貪婪,想依仗他的勢力來要璧,說用城換璧是假的。我說平民百姓交往還講信用,何況作為大國的秦國呢?所以趙王才派我送璧來。可是大王今天對我很傲慢,把璧隨隨便便地傳著看,根本沒有誠意拿城交換。現在,璧就在我的手裏,如果大王要威逼強奪,那我就拚著頭顱與這璧一同碰碎在柱子上。”藺相如說著,就裝著要往柱子上猛撞。

秦王見狀,十分驚慌,連忙製止,表示歉意。並命人把地圖拿來,裝模作樣指著地圖告訴藺相如,從這裏到那裏,一共15座城,都劃歸趙國。

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狡詐手段,說:“和氏璧是天下稀有珍寶。來時趙王齋戒了五日,今天大王要接受這塊璧,也應齋戒五日。”秦王知道不能強奪,隻得答應。事後,藺相如叫他的隨同化裝成平民攜帶著璧抄小道送回趙國。

五天以後秦王按照禮節在王宮接見了藺相如。藺相如義正嚴詞地對秦王說:“秦國自繆王以來,從未講過信義。這次我也怕上當受騙。所以派人把璧送回趙國去了。秦國是強國,趙國是弱國,隻要你有誠意用十五座城來換和氏璧,派一個使臣去趙國,趙王不會不答應。

我知道我現在得罪了大王,請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王雖然氣得發抖,但也沒辦法,隻好放藺相如回去。結果,秦國沒有給趙國城,趙國也沒有給秦國璧。

藺相如由於完璧歸趙有功,受到趙惠文王的重用,拜為趙國的上卿。

五、負荊請罪

戰國時,藺相如因多次為國爭譽立功,被封為上卿,位於大將廉頗之上。廉頗心中不服,揚言如見到藺就要羞辱他。藺相如為顧全大局,多次退讓躲避廉頗,致使廉頗深受感動,於是廉頗便光著上身,身背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從此兩人結為生死之交,趙國亦將相和睦,國勢大振。這個成語表示完全承認自己的錯誤,請求對方懲罰。邯鄲市內至今仍保留著藺相如回避廉頗的“回車巷”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