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中共中央的指示、方針,各大區、二級軍區,甚至師、旅都加強了對瓦解敵軍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充實了人力和財力,製定了詳細的計劃,從此,“高樹勳運動”廣泛開展起來了。這個有著濃厚政治、軍事意義的運動,喚醒了成千上萬國民黨軍隊官兵仿照高樹勳的榜樣,在戰場起義,站到人民方麵來,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瓦解敵軍工作成為中國人民在解放戰爭中戰勝反動派,實現獨立、和平、民主的重要因素之一,從而加速了全國解放戰爭勝利的進程。
新建立的民主建國軍廣大官兵,滿懷信心,迎接著自己的新生。1946年1月間,高樹勳給蔣介石寫信,以自己的切身經曆,揭露蔣管區貪汙腐敗情景,要求國民黨忠實執行停戰協定,實行民主改革,實現政治協商會議的要求,召開國民代表大會,用普選方式產生真正的人民代表以成立正式聯合政府,解決當前國是,而不能國民黨一黨獨裁。
3月間,高樹勳當選為晉冀魯豫邊區參議員。3月21日,高樹勳赴邯鄲參加大會,以他曾是國民黨一高級將領的身份講話,譴責國民黨二中全會破壞憲法草案修改原則。
4月間,國民黨當局決定於兩個月完成花園口黃河堵口合攏工程,企圖水淹解放區。5月3日,高樹勳致函當時全國水利委員會薛篤弼和黃河水利委員會趙守鈺,揭露國民黨的陰謀,勸他們不要以修治黃河為名,進行內戰準備。
高樹勳和民主建國軍的影響逐日擴大。
1946年5月31日,國民黨第一八四師師長潘朔端率所部於海城起義,高樹勳於6月8日電賀:“去年邯鄲起義,旨在救國拯民,欣聞貴師義舉,益感同道多助。今後願密切聯係,俾其奮鬥。”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空軍第八飛行大隊劉善本上尉駕駛一架B-24型轟炸機“走高樹勳道路”起義,由成都飛往延安。他的起義,再次在國民黨軍隊中造成震蕩。
9月18日,高樹勳電賀原國民黨第三十八軍孔從周、劉威誠部起義軍。由於國民黨軍隊不願參加內戰,紛紛起義投城,給蔣介石以沉重打擊,形勢一片大好。9月4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題為《國民黨官兵起來罷戰怠戰》的社論,號召國民黨軍官兵,仿照高樹勳的榜樣,起來罷戰怠戰。這時,已臨近民主建國軍起義一周年的日子——10月30日,民主建國軍全軍上下都在準備慶祝,高樹勳連日收閱各方賀電祝詞,全軍掀起了起義一周年教育與回顧活動。
1946年10月29日,毛澤東、朱德發來電報,祝賀民主建國軍起義一周年。朱德還專門寫了文章——《祝高樹勳將軍起義一周年》。
五、遙遠的回聲
1972年1月19日,高樹勳在北京逝世,埋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終年74歲。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國開始了大規模的撥亂反正,民主建國軍的問題也被提到了日程上。在高樹勳率部起義38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決定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召開紀念大會,以這種方式給予平反。1983年10月30日,紀念會在石家莊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統戰部顧問平傑三受中央委托,專門前往參加會議。河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省軍區主要領導參加了會議,全國政協、民革中央也派出負責人參加。
會議開始後,河北省省長張曙光首先做了講話。他首先回顧了38年前的邯鄲起義,肯定了高樹勳率部在內戰前線邯鄲首舉義旗,為人民立下了輝煌的業績。隨後,他說:邯鄲起義後,高樹勳所率部隊改建為民主建國軍,參加了全國解放戰爭,戰功卓越;新中國建立後,又參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寶貴的貢獻。他們當中,除了在戰爭中犧牲的先烈以外,都經受了各種嚴峻考驗,成為我黨的真誠朋友,有些人進而成為共產主義者。
高樹勳將軍起義不久,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新中國建立前夕,他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工作。建國以後,他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員、河北省民革副主委,長期擔任河北省副省長職務。他工作勤奮,任勞任怨,作風民主,平易近人,為祖國的統一和富強,戰鬥到了最後一息。青史有情,一切為人民做過好事的人,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他們對中華民族和推動曆史前進的豐功偉績,將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