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處主任叫李荊普,與高樹勳是同鄉,也是河北鹽山人,他原在鹽山中學當教師,抗戰開始後,投筆從戎到了高樹勳部下,高一向對他也十分器重,從一個士兵提拔他當上了秘書處主任。李荊普走進他的辦公室,他馬上說:“立即再擬一封電報稿給胡宗南,看他究竟還給不給軍響?”
李荊普見高總司令發了火,也不敢怠慢,急忙應允後退了出來。
其他人也一個個離去,馬副軍長也不好再說什麼,寒喧了一句也退出去。
高樹勳長歎了一口氣,陷入無限的深思之中……
那還是一個多月前的事情。
兩個月前八路軍陸續從太行、太嶽、陝北等地開到豫西四個支隊,並組成河南軍區,由王樹聲任司令員,戴季英任河南區委書記兼軍區政委,他們來勢凶猛,很快就占領了一大片地盤,相繼攻下臨汝以南的紙坊、寄料街、背孜街、大營等地,其中第三支隊已經開到伏牛山區,準備攻占伏牛山以東的魯山、南召地區。魯山尚為日軍占據,而他的新八軍就住在南召縣境的西起東村、經馬市坪、李青店、東抵下湯一線,冀察戰區總部和新八軍軍部都紮在南召縣的馬市坪。麵對八路軍的攻勢,他們一籌莫展,沒幾天,前方又傳來八路軍攻占魯山以西的襄河、上湯、中湯、趙村、二郎廟、王坪、南瓦屋廟等村鎮的消息。
此時,八路軍和新八軍已近在咫尺,眼看著兩軍衝突已無法避免,形勢十分緊張,是戰是和?一個重大問題擺在高樹勳麵前。高馬上召集兩部的要員們討論:有人提出戰,決不能讓八路軍占領南召,那樣我們將無立足之地;有人主張和,不與其為敵,以保存我軍實力;有人主張避,分析八路軍占領伏牛山不是真正目的,而在於進軍豫中嵖岈山一帶與新四軍相攜手。幾種觀點各有各的道理,究竟如何是好?
高樹勳說:“戰,勝負不說,肯定兩軍都有傷亡,況我軍彈藥不足,再說我們在前方與八路軍交火,南召縣城的日軍若乘機操我後路,受到兩軍夾擊,豈不危險?避之尚有道理,和亦對我有利,然而又各有所弊,則和避相兼更好,可是沒有一位合適的使者。兩軍陣前沒有一片三寸不爛之舌是難平戰端的……”
就在這時總部參議王定南和吳景略走了進來,“高先生,我倆願往。”
高樹勳知道他們是共產黨,他保釋二位並給以優待,今天正好排上用場。“好,那就辛苦二位走一趟。”
“兩軍對陣已有數十裏長,先解何方之圍?”吳景略問。
高樹勳說,“如今八路軍正在攻打東村,先去東村前線如何?”
“好。”兩人應聲而去。第二天下午,王定南等二人返回來向高樹勳彙報說,“我們在前線麵見了八路軍河南軍區第一支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將軍,經過一番討論,郭將軍同意停火,但是他要我們讓出東村,以表誠意。”
高樹勳很長時間不語,閉目許久才說:“好吧,隻要能從此停火,就依他。”
這樣,高樹勳一邊命令東村駐軍撤出,一邊又派吳景略趕到二郎廟八路軍前方指揮所,通知郭林祥將軍。誰知就在這時進攻馬市坪的八路軍又在那裏交上了火,吳景略得知這一消息,內心十分著急,“郭將軍,我們可是有約定的,東村既已讓出,馬市坪為何又起戰端?”
郭林祥解釋道:“那裏的部隊不屬我指揮,待我同你去找軍區戴政委。”
吳景略又同郭林祥一起找到八路軍河南軍區政委戴季英,戴說:“軍區的停戰命令已經下達,怎麼會交火……”
吳景略說:“現在情況緊急,戴政委需給我開一張路條,我帶你的命令到前線去通知停火。”
戴政委同意他的提議,馬上提筆給他寫了一張路條。吳景略連夜往回趕路,等他風風火火趕回馬市坪,交戰雙方也已停火。
原來是吳景略剛剛出發,八路軍就開始進攻馬市坪,因為總部駐在這裏,高樹勳是無論如何也不能丟掉馬市坪的。他立即組織兵力與之對抗,這時有人對高樹勳說,“王參議是共產黨,他說是調停,弄不好是去報告消息,不然怎麼會進攻我們總部?”
這時更有人附和,“是呀,不如殺了這個密探再說。”
王定南也自覺問題嚴重,他馬上去見高樹勳請求穿過火線調停。
高樹勳還算沉著,盡管有人進讒言,他還是在想,“吳、王二人,我高某待你們不薄,我從獄中救出你等,你們反能來害我不成?”王定南又來請命,高還是毫無疑義地派他去了。
不久果然停了火,王定南返回說:“高先生,我見到對方八路軍第三支隊司令員陳先瑞將軍,他說交火是個誤會,因為交火前,尚未接到軍區的停火命令,請您原諒……另外,我還和陳司令提出是否願意與先生親自談判,陳已經答應。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高樹勳想了想說:“好,如何行動,由你安排。”
很快,王定南牽線雙方進行談判。
夏天的豫西,一片炎熱,天空幾絲淡淡的雲彩飄惑,根本無法帶來一點涼爽之意,周圍那金黃色的麥浪,更是烘托起火一樣的熾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