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4月,中共中央軍委又在《關於反蠶食鬥爭的指示》中,全麵係統的規定了開展國民黨軍工作的政策與策略,指出:
“國民黨利用偽軍進攻我解放區並以偽軍補充其主力。除軍事上給以堅決打擊,使之知難而止外,更重要的,須各方麵積極進行瓦解偽軍工作。”“對一般偽軍官兵,應采取寬大政策,調查與動員其家屬親鄰,號召他們回家,允從寬免究,保護其生命財產,至於過去作惡多端為人民所深惡痛恨,今仍依附國民黨中法西斯分子堅決反共、反人民、反民主者,我必須采取堅決態度給以嚴厲打擊,沒收其財產,以至公審處決;但一經反悔,申明不繼續作惡者,應不咎既往,予以自新之路。”“對於向我進攻之偽軍,應堅決消滅之,盡量多擊斃,特別是軍官。但一經俘虜或自動投誠者,均分別給以優待,在解放區安家回家就業者,以同等公民看待。對於偽軍政策,必須寬嚴適當,寬大與鎮壓,必須密切聯係,才能申張正義,動搖與分化偽軍。”
中共中央關於開展國民黨軍工作的方針政策,以及號召“開展高樹勳運動”,是毛澤軍事思想關於“瓦解敵軍”原則的新發展,成為人民軍隊作戰指導的重要原則之一。
二、廣泛開展以“高樹勳運動”為中心的國民黨軍工作
遵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關於加強對國民黨軍政治爭取的指示,各戰略區結合本地區情況,相應地成立了國軍工作機構(有的地區稱敵軍工作機構),製定了開展國軍工作(有的地區稱敵軍工作)的措施,廣泛越並展了以“高樹勳運動”為中心的瓦解國工作)酌措施,廣泛地開展了以“高樹勳運動”為中心的瓦解國民黨軍工作。
(一)成立各級國軍工作機構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迅速成立國軍工作機構的指示,從1945年底至1946年上半年,各戰略區相繼建立了國軍工作機構。各戰略區建立國軍工作機構的具體情況是:
中共中央西北局的國軍工作由統戰部負責,張德生任部長。在統戰部下專設統戰處,範明任處長,具體負責組織領導開展對國民黨軍的政治瓦解工作。統戰處下設秘書科、聯絡科、俘虜科、派遣科、情報科、敵軍科。此外,還下轄1個民主劇團,協助做俘虜的宣傳教育工作。
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國軍工作部,由王世英兼任部長,金城為副部長。晉綏軍區城市工作部部長由金城兼任。
中共中央晉冀魯豫局國軍工作部由薄一波兼任部長,申伯純為副部長。下轄4個室:第一室負責城市工作,由陶希晉任主任;
第二室負責西北軍工作,由邊章五任主任,蘇進任副主任;第三室負責山西閻錫山部和綏遠軍工作,由雷任民任主任;第四室負責中央軍工作,由任靖秋任主任。另設一俘虜軍官教導團。
中共中央華東局國軍工作部,由舒同任部長,劉貫一為第一副部長,黃遠為第二副部長。另在華中分局社會部下設立聯絡部,陳同生、吳憲先後任部長。
中共中央東北局國軍工作部和東北民主聯軍聯絡部,由李立三兼任部長。
中共中央南京局(原重慶局)成立地下工作委員會,董必武任書記,李維漢任副書記。負責在國民黨統治區組織和開展策反國民黨軍的工作
中共中央晉察冀局成立城市工作部,由吳德峰任部長,康建生任副部長(兼任晉察冀軍區聯絡部部長)。下設3個科:一科負責組織派遣工作;二科負責宣傳工作;三科負責調查研究。3個國軍工作站:保定站、石家莊站和安陽站。1個俘虜軍官教導團。
各戰略區下屬單位也建立了國軍工作機構。中共西北局國軍工作機構自1945年10月至12月,在山西、陝西、河南、甘肅、四川、青海、新疆、寧夏8省開設了108個工作點。並給這些工作點規定了四大任務:(1)搜集國民黨黨、政、軍、憲、警、特情報;(2)組織宣傳運動;(3)開展對國民黨軍的聯絡工作;
(4)準備配合主力部隊行動。
1945年11月18日,晉綏分局國軍工作部在靠近國民黨軍占領之城市及交通要道之地委、各分區黨委。成立國軍工作部,負責對國民黨軍的調查爭取工作。
中共中央晉冀魯豫局、晉冀魯豫軍區成立了基層國軍工作機構:(1)各區黨委、地委、縣委設敵工部,並由中央局直接領導;
(2)各縱隊設敵工部,旅設科,團設股或幹事,統由各級政治部領導;(3)在敵大據點附近,設立敵工站,進行派遣與聯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