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司令員一邊踱步一邊說。在他的腦海裏已經構成戰場最初的圖景。利用西麵的山穀,東麵的平川河套,並利用漳河,誘馬法五於預定戰場。從政治委員的眼裏劉伯承看到了支持的目光。放敵人三個軍進來,量力而行,不多吃也不少吃。
八個軍的敵人吃掉他三個軍,使敵人後邊五個軍不敢繼續北進。他是周密地小心謹慎地使用著手邊僅有的兵力,並仔細估量敵人的力量。雖然他正在調集部隊、清除戰場做迎戰準備,但部隊不能很快調到戰場上來。西有太行山阻礙計劃迅速的實施,北有臨氵名關和紫山的威脅。
但這個計劃是不可少的,它勾畫出一個戰場的輪廓,以便將千軍萬馬展開於預定地點,給馬法五設置一個從漳河北岸到邯鄲以南十多裏長的口袋。他向李達參謀長說:“注意,路西軍的任務是:放馬法五三個軍進來,切不可堵住敵人的進口。讓敵人進到光祿鎮與台城;村中間地區,給以割碎,各個擊破。”
他著重說:“告訴杜義德,他們在最南頭,放過敵人頭三個軍之後,立即切斷後邊的敵人,使後續敵人不能繼續北上。陳錫聯中央隊的任務是,將進到馬頭鎮及其以南的敵人切斷,並向北兜擊。秦基偉應在台城村附近對敵人先頭部隊實施截擊,於突破後以一部鉗擊敵人先頭部隊,主力向敵人兩側突擊,與楊得誌、陳錫聯協同消滅敵人。”
“楊得誌、楊勇的路東軍,應俟敵人先頭部隊渡過漳河後,開向東方、臨漳地區,對鐵路東側敵人實施進擊。張廷發獨立支隊任務如前。他得準備著敵人以一個軍的猛烈炮火的轟擊,和一個軍的步兵的衝擊。要做好防禦工事,準備狙擊敵人,給敵人以有力打擊。”
“冀魯豫軍區平漢路東側部隊和民兵,展開遊擊戰,分散敵人的兵力。我指揮部前移,第一步在和村。”和村在武安縣南邯鄲正西,氵名河北流的轉彎處。司令員命令:“太行第五軍分區迅速架通峰峰至邯鄲的電線,六分區整修武安至邯鄲的電線。”
張華迅速地記錄著,以便把具體事項寫成條款加進命令裏去。雖然這才是開始部署調動部隊,規定任務,但可以看出司令員準備利用敵人主觀的驕傲和輕敵,讓對方進入為他規定的情節之中。但是他明確地感到的一點就是:一是把敵人十五萬人分開段落,第二是利用平川地形展開一個寬麵的側擊的陣容。如果馬法五前來,對這一擊他是很難招架的。四麵受敵,很難統馭住他的部隊不被衝個落花流水。
梁近擔心的是:馬法五是以臨戰姿態前來的,他會預有準備,而部隊能否按計劃如期做到,還是個未知數。因為臨氵名關、紫山還在敵人手裏。邯鄲地區兵力空虛。計劃是有了,目前現場沒兵,擺在我們麵前的敵人,戰鬥力都是相當強的。須知敵人是八個軍,而不是三個軍。假如敵人在我兵力沒有趕到的情況下四個軍並排推進,長驅直入直逼邯鄲,就會置我於被動。一個環節跟不上就會全部脫節。敵人一旦突破邯鄲防線,後邊敵人自然會相繼跟進的。何況北麵還有石家莊敵人的十六軍,南麵還有僅一水之隔的三十二軍。
不管怎麼說,目前的情況是不樂觀的。馬法五三個軍六萬人,我即使放棄次要戰場,盡一切力量也隻能集中起六萬人,想調集到一起更不是容易的事。兵力和敵人持平,裝備差敵人一籌。滏陽河套是多沙地帶,村落稠密,打一場平原村落戰,對攻、守雙方都不是易事。
我們麵對的又是一股強敵。即將到來的戰鬥將是一場硬仗。待我們打得兩敗俱傷的時候,蔣介石後邊還有五個軍跟進。我們就得被迫撤離交通線,退回大山裏去。
劉伯承司令員考慮到高樹勳的問題。打硬仗是個問題。部隊不怕打硬仗,打硬仗才好鍛煉部隊,培養優良的戰鬥作風。但是爭取高樹勳起義,分化敵人首腦這一作用更大。
上黨作戰,攻長治正急,劉伯承司令員和鄧政委趕到黎城,接見了高樹勳派來太行山的代表王定南。王定南是共產黨員,是高樹勳的座上客。高樹勳受蔣介石集團的排擠、歧視。
日本投降前夕由王定南安排,讓高樹勳在河南省南召縣馬市坪,和我軍陳先瑞舉行火線會談,結果在國民黨中引起軒然大波。蔣介石主張調胡宗南對高樹勳采取有力措施,胡宗南主張命令李文以九十軍由蘆氏東移嵩縣,向高樹勳新八軍逼近,進行監視,隨後克扣給養,尋釁刁難。
一九四五年八月一日,高樹勳氣憤已極,親筆寫了給八路軍彭德懷副總司令的信,交給王定南說:“勞駕為我赴晉冀魯豫太行山一行,去見彭總,把這封信交給他,詳情由你麵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