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天災人禍(1 / 2)

第102章 天災人禍

天福二年八月,南方連日暴雨,臥龍河沿岸居民卻沒有引起重視,八月初八,臥龍河上遊大水衝毀舊堤,瞬間淹沒下遊千頃良田,衝毀城鎮十幾座,直至數十萬人家毀人亡,流離失所,百姓死傷慘重。

這起水災可算為碧落近十年來的最大災害,皇甫昊天龍庭震怒,當庭杖責工部尚書,一時間,滿朝文武靜若寒蟬,人人自危。

皇甫境天緊捏著手中的玉扇,俊逸儒雅的臉上劍眉深皺,擔憂的看著首座上的皇甫昊天。這就是雪兒保護下的碧落,一旦失了她的護佑,瞬間便是屍橫遍野。也怪這麼些年來,他們過的太過安逸了,總以為這天下的太平來的理所當然,而如今,那隱藏在暗處支撐著太平的支柱一旦抽走,太平的高塔便瞬間的癱塌了下來,露出了它真正的麵目。這次的水災對他們來說是警鍾,也是那些人為‘她’所做的無言的抗議與訴說,不知皇上是否能看得明白?

皇甫昊天臉色難看至極,狠狠的瞪著趴在殿上的工部尚書怒聲道:“朕命你執掌工部,你都掌到哪裏去了?臥龍河年年水患,本該年年修防,朕月前才問過你建壩修堤的事,你可記得當時是如何回朕的?如今造成如此大災你該當何罪?”

工部尚書被打的麵無人色,卻還是忍著一口氣不敢呻‘吟出聲,如今見皇帝問起,便是涕淚縱橫的一頓哭訴,“皇上,皇上,那臥龍河堤往年都由沿岸的居民自行修防的,若有險情也是由當地地保上報衙門,再由衙門層層上報到都水監,再彙到工部的呀,月前皇上問臣之前,臣也曾讓都水監下問過下屬一幹衙門的,可他們一致報稱未接到過地保回報河堤有危情,臣這才以為那堤仍是穩妥的,方才那般回的您啊,皇上開恩哪,皇上饒命啊。”臥龍河年年泛濫,卻已有七八年未發過大水,淹過村鎮了,且這七八年來,沿岸居民皆會自發組織修補堤壩,他哪兒知道今年這是怎麼了?那些年年自發修堤的人都哪兒去了?如今出了這般大的災難,死了那麼多人,他雖覺得冤,卻逃不過這個責任,隻能打落牙齒和血脫,苦啊!

“皇上,此時責罰尚書大人也無益,當務之急,不如先商議如何救災。”皇甫境天墨黑的眸子緊盯著皇甫昊天,兩人都在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憂急之色。這天下風平浪靜,無災無難了七八年,不隻他們習慣了這種安逸的生活,失了該有的警覺,連這滿朝文武,甚至全碧落的百姓都習慣了這種安逸。如今寒家莊確如寒棋所說,不再插手這些民事,若不及時糾改百官及下屬官員的這樣習慣,隻怕還會出更大的禍事。

碧落如今是他的天下,當年沒有寒雪,父皇不一樣能將碧落治理的風調雨順的麼。他自認才華並不比父皇差,他就不信,沒了他寒家莊,他皇甫昊天就治不好這天下!皇甫昊天握緊了拳頭,眼中透出一抹堅毅之色,對著滿朝文武慎重道:“我碧落風平浪靜了七八個寒暑,是因為之前一直有人在暗中助我碧落,可如今這助力已失,眾位愛卿今後辦差需更加小心謹慎,切以此次水災為記。江南為我碧落的糧食重地,如今千頃良田皆淹於水下,秋糧必是顆粒無收。傳朕旨意,自國庫撥銀十萬兩,撥糧十萬石,戶部立即著手臥龍河沿岸十數個城鎮的震災事宜,勿必做到災後人人有糧吃,開春農戶有種耕作。工部立即著手城鎮重建及修防築堤之事宜,若再有誤,提頭來見。”

“臣,遵旨!”戶部尚書和趴在地上,屁股開花的工部尚書忙領旨道。

皇甫昊天隨即眼一眯,盯著其他人道:“當務之急便是震災,眾位愛卿需配合工部、戶部做好救災之事。若讓朕知曉何人敢在此時借救災物資中飽私囊的,不論親疏,皆以誅連論處。”

“臣惶恐,臣遵旨!”滿朝文武慌忙跪拜下去,眾臣雖心裏疑惑皇帝口中的助力指的是何人?又為何會失去?卻無人敢在此時提出來觸皇帝的黴頭,隻是,一些在朝堂上混成了精的,都已經聞出了一絲絲異樣。

立在皇甫境天之後的左相微不可見了的簇了簇眉,待皇甫昊天宣布退朝之後,若無其事的隨著人潮退了出去。

皇甫境天若有所感的瞄了一眼左相老邁的身影,半眯起的眸中精光一閃而過,若他沒記錯,雪兒的母親寒嚴氏,正是嚴相的小妾所生,當年寒嚴氏與人私奔被嚴相逐出家門之事,在京中鬧的人盡皆知。隻是,寒雪被封為公主之後,旁人便再也不敢拿那寒嚴氏出來說事了。寒雪名意上說來還是嚴相的外孫女呢,嚴相一直未曾與寒嚴氏相認,皇上也不好拿此事在嚴相身上做文章,就不知嚴相是否真無心認回寒雪這個外孫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