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巴文化的結構和國家政治情況雖還不十分清楚,但考古遺物充分表明,這一時期的社會生產力水平是相當高的。摩亨佐·達羅城市的設計和建築物,在同時期的其他文明古國非常少見。哈拉巴文明的經濟已形成一個經營方式多樣的、規模巨大的體係。廣泛散布的農業村社,表明農業經濟是文明的基礎。耕地主要為沿河肥沃的土地。農產品種類較多,大麥和小麥是主要作物。哈拉巴文化遺址出土的大量人體骨骼,幾乎未見因營養不良造成的疾病,也未見牙齒因日常食物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磨損和腐蝕狀況。而後者在埃及和兩河流域是常見到的。居民的貧富在食物方麵表現不明顯,說明了農產品供給是較充裕的。除農業外,還有許多畜牧業村社和采集部落,散落在印度河流域。
這時的手工業和商業也比較發達,富商們擁有大量財富。在巴納瓦利城遺址(位於今之哈裏亞納邦)的幾座房屋中出土了印章、砝碼,還有大小不一存放著糧食、珠寶等各種各樣物品的儲藏罐。商人不僅從事內陸貿易,而且與兩河流域等地有較密切的貿易往來。手工業分工比較細密,有固定的產地。在今天已幹涸的加格爾河兩岸,有許多手工業作坊的遺址。這些作坊有的是燒製陶器、磚塊,有的專給陶器上釉,還有的冶製銅製品。哈拉巴文明遺址出土的石像、陶像、青銅像等表現出高超的工藝水平。例如,摩亨佐·達羅出土的青銅舞女鑄像,高11.43厘來,身段苗條,肢體修長,神態安祥自若,造型十分優美。女陶像多頭戴角狀物,胸部、臀部豐滿,表現出女性生育能力的特點。
內部聯係密切,是哈拉巴文明經濟方麵重要的特點之一。哈拉巴、摩亨佐·達羅和卡利班甘三座大城市在經濟方麵各有自己的特點和作用。它們作為哈拉巴文明的經濟中心,把散布在印度河流域廣闊地區的城鎮和村社聯係起來。值的一提的是,印度河流域度量衡製度也較為統一。計量用青銅尺或介殼尺,單位長度前者為0.9厘米,後者為0.6厘米,均為十進位製。重量砝碼,單位重量為0.875克。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印度河流域已形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在政治上還未達到統一的條件下,城市的分布如此合理,其作用如此具有特點,度量衡如此具有統一性,充分表明哈拉巴文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已達到一定高度。與世界其他早期文明相比,哈拉巴文明是毫不遜色的。
哈拉巴文化的失落
哈拉巴文化存續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公元前1800年前後,曾經輝煌的哈拉巴文化突然消失了,昔日繁華的城市成為了一片廢墟。在遙遠的過去,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人到底遭遇到什麼?接下來的千年中發生了什麼事?哈拉巴文化是如何毀滅的?對於這些問題我們無法從那時期的文獻中尋找確切的證據,為了回答以上問題,考古學家和曆史地理學家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提出了各種假說。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說法有三種。
外族入侵說。持這一觀點的先驅者是英國考古學家惠勒。他的主要論據是,在摩亨佐·達羅遺址的最上層有格鬥和暴力廝殺場麵的遺跡,留下了不少像是被殺戮的男女老幼的遺骨。比如在一個街區,發現的9具屍體堆在一起,像是被匆匆扔進一個坑裏;而在另一所房屋,裏麵的屍骨顯示出被武器砍傷的痕跡。惠勒認為,在距今三千多年前,這些城市遭到了外族的入侵,而入侵者就是來自西部的遊牧部落雅利安人。他們打敗了摩亨佐·達羅的居民,消滅了當地的文化,哈拉巴文明因此衰落。但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是外族部落的大規模入侵毀滅了哈拉巴文明。
地質和生態變化說。這一假說認為,文明的衰落是由於地質以及生態變化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比如洪水、河流改道等等自然和生態的變化,慢慢地或傾刻間毀滅了哈拉巴文明。比較有力的論據是,在摩亨佐·達羅晚期存在著大量淤泥,在舊址上層新建的建築雜亂無章,顯然是人們試圖在洪災過後,重拾城市的繁華,但巨大的損失,又使他們無力做到這一切,隻能建一些簡單的房屋,容納那些不幸的無家可歸的人。無疑,洪水泛濫和河流的改道同時威脅著生存,許多人隻好遠離家園,尋找新的生存地。久而久之,城市便逐漸成為荒蕪之地。但將一個盛極一時的哈拉巴文明的毀滅歸因於地質以及生態變化,證據還嫌不足,這個假設還不足以定論。
大爆炸說。這一假說大膽而又新奇,由英國學者捷文鮑爾特和意大利學者欽吉提出。他們推測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動力飛船不慎在印度河流域上空爆炸,以致給地麵的居民造成了毀滅性的災難。他們的論據是文獻的記載和考古發現的佐證。在史詩《摩訶婆羅多》中,確實有類似爆炸這樣的記載:
空中響起了幾聲震耳欲聾的轟鳴,接著是一道耀眼的閃電。南邊天空一道火柱衝天而起,比太陽更耀眼的火把天空割成兩半。空氣在劇烈燃燒,高溫使池塘裏的水沸騰起來,煮熟的魚蝦從河底翻了起來。地麵上的一切東西,房子、街道、水渠和所有的生命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天火燒毀了。四周是死一樣的寂靜……
以上幾種假設都沒有得到學術界的普遍認可,關於哈拉巴文化衰亡的原因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和考證。
雖然印度河流域文明衰落了,但對後來印度文化發展卻有很大影響。它的許多成就通過後來文化的繼承而流傳下來。如哈拉巴文化的農業傳統對雅利安從遊牧轉向農業定居生活起了促進作用。雅利安的早期陶器、度量衡製度等都與哈拉巴文化的類似。印度河文明的居民對手飾等裝飾品的喜愛,影響到後來印度人的社會生活。印度河文明的宗教的某些因素,如女神崇拜、類似濕婆神的崇拜、生殖器崇拜等都被婆羅門教吸收。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印度河流域文明沒有因這個哈拉巴文化的毀滅而泯滅,相反,它還是印度文明史的起點,其流傳下來的因素,構成了後來的印度文化的淵源之一,它還是整個古印度文明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