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隨著自己實力的增長,能讓圍困長安的李世民感到威脅。很可能會讓李世民放棄對洛陽的包圍。
淩敬的這三條建議雖然稱不上完美,但也算一個折中的選擇,但偏偏此時參謀部中出現了小人,動手腳將淩敬的計劃破壞了。
導演這件事的幕後指使者便是王世充,雖然竇建德放水非常嚴重,但此時走投無路的王世充不得不再次找到竇建德求救。
竇建德不講信譽,王世充很清楚,吸取上次的教訓,王世充想到了曲線救國,用重金收買竇建德身邊的人,勸說竇建德派兵救援洛陽。
淩敬屬於王世充重金賄賂沒有曲線到的人,他提出的這三條建議,竇建德認為可行,準備照此施行。
但淩敬沒有想到,自己的行為在同行眼中有點另類,同僚們對此是十分反感的。大家都不同意的事情,淩敬偏要說,而且還讓竇建德這位老板采納了,收了王世充賄賂的同事當然不樂意,於是淩敬便成了又一個被同事們集體詆毀的對象。
如果同僚們是一群隻爭碗裏不爭鍋裏的人,忠心老板的員工在同事眼中就顯得有那麼一點不是東西。淩敬沒有意識到集體的力量往往是巨大的,當所有人的矛頭都指向他時,竇建德這位老板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決定。
同事們都說淩敬隻會紙上談兵,竇建德聽多了,慢慢就相信了周圍人對淩敬的評價,淩敬乃一個無用書生,在對待洛陽的問題上,竇建德很慶幸自己並沒有聽他的。
老板突然的變卦,淩敬想不通,在洛陽的問題上,淩敬認為自己的認識並沒有錯,這裏麵的原因,淩敬並沒有悟透。自己得罪了同事們,傷害到了他們的利益,在竇建德這樣的老板這裏,處理好同事關係自己才能有好的發展,總之一條,有好處便撈。
有周圍同事的背後詆毀,淩敬的建議自然被竇建德排除了,王世充曲線救國的目的現在達到了,竇建德的手下在王世充糖衣炮彈的攻擊下,一個個倒了下去。
派兵救援洛陽,竇建德以前采取的是放水的態度,這一次竇建德將水閘關住了。做多了放水的事情,竇建德在良心上也暗自過意不去,背信棄義的事情此時在竇建德眼中看來是不要臉的行為。
竇建德決定派兵進攻李世民,最高興的人莫過於洛陽城中的王世充。在被李世民圍困的這段日子裏,王世充深刻理解了打通關係的另一個重要籌碼,要想成功,沒有賄賂銀子是不行的。
在對待洛陽的問題上,竇建德改變了自己當初的看法,在他眼中,李世民才是自己最大的威脅,對待洛陽,自己再也不能袖手旁觀,是應該有所表現的時候了。
為了首次開戰給李世民一個下馬威,竇建德心中已經擬定了一個襲擊的計劃,這一仗,竇建德要將李世民打得落花流水。
第三節 看看誰下的套子高明
公元621年2月25日,李世民率軍駐紮在武牢(河南省滎陽市汲水鎮),26日,又率驍勇騎兵五百餘人出營打探竇建德的軍營。從圍困洛陽的角度看,武牢(河南省滎陽市汲水鎮)有一個缺點,距離囤積糧草的地方太遠,有一點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感覺。
竇建德準備偷襲李世民,看重的就是這個原因,竇建德對洛陽周圍環境很熟悉,他認為,在李世民糧草將盡的時候,發動偷襲再好不過了。
竇建德本以為自己的這個計劃天衣無縫,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李世民已經早於他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竇建德的念頭,李世民的腦海中也曾一閃而過,後來綜合反饋的信息,李世民發現了自己的這個軟肋,竇建德很可能要出這一招。
偷襲的計劃,竇建德做得並不保密,在他看來李世民並不是自己的對手,因為在他眼中李世民這個年輕人還嫩點,竇建德對自己的這個計劃太過自信了。
李世民在收集情報方麵,比竇建德先進很多,李世民知道用間諜,采用實地的衛星偵察。而竇建德卻不同,采取的是自己大腦的衛星偵察,靠自己的想象,判斷對手的行動。
竇建德準備襲擊李世民,李世民安排在竇建德軍中的間諜很快刺探到了這個信息,發給了正在圍困洛陽的李世民。
知道竇建德的行動計劃後,李世民想到了請君入甕,布好套子讓竇建德往裏鑽,之後捂住口袋,狠狠地揍竇建德一番。
要做套子,肯定要先拋出誘餌,這些李世民已經想到了。此外,竇建德自信的大腦衛星偵察,這時也被李世民的偽裝迷惑了,竇建德相信了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