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充聽說鄭延要辭官,如果換做往常,王世充不會為難,但現在非常時期,鄭延的行為在王世充眼中看來,有一點拆台的意思。
作為朝中老臣,鄭延如果辭職不幹,王世充知道後麵很多事情將很難辦,鄭延的辭職必定會引起朝中大臣人心的不穩,王世充預料到後果很嚴重。
對鄭延這樣的人,王世充不可能采取常規的手段,不聽就殺,在自己內心平靜後,王世充找到了鄭延,於是有了下麵這一番對話。
王世充說:“鄭大人是朝廷的棟梁,不做官隻是一時沒想好的話,是嗎?”
鄭延連連搖手,鄭延道:“我聽說王懷文刺了陛下一刀,陛下沒有任何事情,我想隻有佛主才有這樣的能耐,陛下就是佛主,我是忠於陛下的,我願意出家為僧做一個和尚,供奉陛下。”
鄭延的回答,讓王世充無語回答,如果不同意,自己前不久導演的那出金剛不壞之身的神話便會不攻自破,自己臉麵無存。同意,鄭延的辭職必定引起朝中大臣人心的不穩。
麵對這兩難的選擇,要榮譽還是要穩定,王世充不知該怎樣去選擇,王世充這時有一點忌恨鄭延這個老頭,人活到他這樣的地步,王世充感覺自己不是他的對手,王世充這時真正理解到了“人精”這兩個字的含義。
看到王世充在艱難地做選擇,鄭延很滿意自己的應對。王世充放不下臉麵,自然會同意自己的要求,鄭延猜想王世充一定會答應。
但王世充的回答卻出乎鄭延的意料,王世充狠狠地拋出一句話:“想活命就繼續幹,想死就報著被單回家。”
王世充不會讓鄭延的計謀得逞,榮譽的事情現在看來不足為慮,洛陽現在最主要的事情是穩定。而穩定的中心是讀書人,他們一旦造反,便會煽動貧苦的農民加入進來,到那時局勢便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
王世充明白,鄭延在洛陽是知識界的泰鬥,他如果辭職成功,便會成為洛陽動亂的導火線,那時李世民攻打,洛陽就會不攻自破,自己也就成為了階下囚。
王世充臨走時對鄭延道:“等到戰事平息,你想出家我絕不攔你,但現在不行,你就是硬撐,也要撐到我勝利的時候。”
王世充的回答令鄭延大感意外,他沒有想到王世充會這樣決定,鄭延想到王世充前麵殺主滅友等等作為,出家的念頭更加堅定。
想當初自己寒窗苦讀,為的就是一個流芳百世的名節,現在看來,鄭延的追求成了黃粱美夢。
王世充在洛陽隻手遮天,鄭延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恐懼之中,鄭延心裏清楚,王世充話裏有話,如果不聽他的,便隻有死路一條。
王世充的手段鄭延很清楚,自己堅決辭職,換來的是王世充的大刀,在王世充手下幹事,鄭延很多時候感到的是一種猜忌。王世充對任何人的不信任,讓鄭延很傷心。
麵對王世充的威脅,鄭延沒有回答,鄭延滿懷心事地回到了家,在出家的問題上,鄭延時常舉棋不定,究竟應該怎樣,鄭延做著痛苦的思想鬥爭。
後來鄭延想了很多,鄭延認為自己被王世充殺死在刑台上,死得其所,這樣能將自己保持操守的名節留給後人。
心裏做了這樣的決定後,鄭延自己動手鉸起了頭發,在家裏換上和尚的僧服,做起了和尚。
王世充聽說鄭延的事後,生氣地罵到:“狗日的鄭延,不讓你出家,敬酒不吃吃罰酒。” 王世充很少罵人,但這時的他真的忍耐不住自己心裏的憤怒,他決定動手殺掉鄭延。鄭延知道王世充的反應後,不但沒有感到害怕,相反,鄭延心裏很高興,王世充一定會成全自己流芳萬世,“清高”模範的名節。
在這一點上,王世充沒有想到這些。鄭延就像自己在洛陽城樹立的牌坊,現在因為利益的爭鬥,而殺掉對方。這樣做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成全了鄭延的名聲,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了無情無義的罵名。
鄭延不愧為政壇高手,王世充沒有他看得長遠,從王世充對待自己這件事上,鄭延斷言王世充必敗。
王世充玩弄權術火候不到,手段成了赤裸裸的厚黑。相比之下,他應該多向李淵父子學習,他們將玩弄權術上升到了一種境界,將厚黑手段隱蔽得很高明,這叫做政治藝術。王世充在這一點上無疑是失敗的。
鄭延的猜想並沒有錯,王世充真的殺掉了他,但這樣做的後果,讓王世充在洛陽的部屬們開始注意一個問題,下一個鄭延是不是自己。
王世充當初殺掉鄭延本想借這件事教育部屬,但結果卻恰恰相反,看到自己的手下接連不斷投降李世民,王世充意識到自己錯了。
殺掉鄭延成全了他的名節,對於自己,損失了人才,也毀了名聲。當王世充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已經晚了,因為李世民對洛陽的包圍已經越來越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