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竇建德跳了出來
李世民因為身上罩有精心打造的大度容人的廣告,在和王世充較量的過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收獲,相比王世充在戰場上用血汗辛辛苦苦打拚事業,李世民取得收益的代價要小很多。這也從另一個側麵說明,王世充在廣告宣傳這方麵,火候遠不如李淵父子。
王世充在洛陽殺死皇泰主楊侗就是戰略上的一個失誤,手中握有楊侗這張牌,幹壞事時便可披著忠心於隋王朝這張皮,別人發現不了,即使發現了,也奈何不了自己,王世充到時可以將責任推給楊侗。現在不同了,李世民在父親的指點下,真正的將厚黑用到了家,王世充的人投降李世民就是一個例子。
好的廣告宣傳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李世民攻打洛陽,前來投降的人絡繹不絕,在投降的人中,除了王世充的部下,還有不少其他軍閥的手下。在王世充這樣的軍閥老板眼中,損失最為嚴重的事情莫過於自己人投降,相當於自己的資金白白流失,裝進了李世民的腰包。
現在承受這種損失的並不是王世充一人,這位名叫竇建德的軍閥此時也麵臨著同樣的問題,他的部屬接二連三地投降了李世民。
漳南人(河北省故城縣)竇建德,年輕時行俠仗義,膽量過人,因此得到鄉裏人的擁護,隋煬帝遠征高麗(朝鮮),為補充兵源,竇建德征兵當上小隊長。611年因為同鄉孫安祖被縣令鞭打,竇建德仗義相助,失手殺死縣令,被逼無奈舉兵造反。公元616年,成為地方武裝力量的竇建德投降軍閥高士達。616年12月末,高士達被隋朝大將楊義臣擊敗,高士達戰死。617年,竇建德接受隋朝政府招安,歸順洛陽的皇泰主楊侗。
在竇建德屬下投降的問題上,李世民很明智,攻打洛陽才是現在的頭等大事,敵人不是越多越好,李世民現在還不想得罪竇建德為敵,王世充就已經很傷自己的腦細胞了,李世民不想現在的對手中又多出來一個竇建德。
為了穩住竇建德,李世民放下麵子,找到了從竇建德那兒投降過來的人,麵對這些人時,李世民有種複雜的感情,想留下他們,但為了大局著想又不得不送他們回家。
李世民的做法,竇建德認為很夠朋友,在王世充和李世民爭鬥的過程中,竇建德一直保持中立,其實竇建德還有一個打算,李世民他們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到那時,自己可以順便出來撿一點戰利品。
王世充在和李世民的爭鬥中沒有占到便宜,自然而然想到了竇建德,王世充想將竇建德拉進自己的泥潭圈子,那樣一來,對付李世民就容易得多,618年2月,王世充派人向竇建德緊急求援。
王世充和竇建德以前就是朋友關係,但兩人的關係,隻是可以在酒桌上喝喝酒,並不能交心。
公元619年5月,王世充在洛陽殺掉楊侗後,竇建德看到這是一個脫離王世充的絕好機會,竇建德打著替楊侗報仇的旗幟,帶著自己的人馬過上了自己做老板的生活。這一次收到王世充的救援信,竇建德不知道應該怎樣答複。
王世充在竇建德腦中沒有什麼值得稱讚的地方,王世充小人的形象已經在自己腦海中定了形,竇建德苦惱的是自己的利益會不會因此受到損失,李世民攻占洛陽後,自己的情況會不會還像現在一樣。
仔細分析一下形勢,竇建德決定出兵救援王世充,以現在的情況看,竇建德明白,自己和王世充就是唇亡齒寒的關係,王世充如果被李世民消滅,下一個消失的便是自己。
出兵幫助王世充,從大局看,對自己設想的三足鼎立有幫助。河朔(山東)地處偏僻,王世充的存在可以與自己互相支持,與長安的李淵三分天下,李世民攻不下洛陽,就隻能擁有首都長安的半壁江山,如果王世充存在,就可以繼續保持三方力量的平衡。竇建德知道自己能在中間占有很大的便宜。
竇建德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消耗雙方的力量,等到李世民攻打洛陽筋疲力竭撤退時,王世充的力量也消耗得差不多了,竇建德再揮兵進攻王世充就顯得輕而易舉,如果情況允許,那時攻打李淵統治的長安也有七成的勝算。
竇建德定下主意,便一邊派人聯絡王世充,另一邊派自己的親信勸說李世民退兵,竇建德猜想,憑著自己和李世民的交情,李世民會一定給自己一個麵子,暫時停下對洛陽的進攻。
但李世民並沒有像竇建德想象的那樣做,李世民聽完竇建德派來得使者的敘說後,隱約感到話中有話,竇建德並不老實,他有其他的目的。為了確保萬一,李世民扣留了前來送信的人,也等於給了竇建德一個回答:“洛陽是一定會打的。”
竇建德答雖然答應王世充派兵支援洛陽,但在何時出兵的問題上,竇建德卻一直沒有實際行動,隻是嘴上說說,王世充卻不同,在洛陽城耐心地等候著竇建德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