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蘇格拉底之死(1 / 1)

雅典有一位哲人,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有一大批狂熱的崇拜者和激烈的反對者。他一生沒有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響卻是巨大的。他就是對西方哲學產生極大影響的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於公元前469年生於雅典。他的父親是石匠和雕刻匠,母親是接生婆。他小時迷上了雕刻,向有名的雕塑家學習雕刻手藝。長大成人後他想,雕刻是塑造人的外表美,而人的真正美是在於內心。於是,他轉向塑造人的內心美,向人們宣傳道德修養。古希臘是一個造神的國度,各種神學思想百花齊放。蘇格拉底向他的學生們說,神是世界上最高的主宰,它有目的地安排了世上的一切。

青少年時期,蘇格拉底曾跟父親學過手藝,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著名詩人的作品,靠自學成了一名很有學問的人。他以傳授知識為生。

與其他學者不同的是,蘇格拉底不著書立說,不寫文章,而是專靠口頭說教。他到處講演,因此,練就了一副好口才。每到一地,他都引證各種神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他反對貪欲和攻殺,極力倡導“善”。他認為“善”是永恒的,是道德修養的根本。

蘇格拉底的講演極富邏輯性,幾句話就能把人吸引住。他往往先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們提問,然後加以解答,加以論辯。這就是歐洲哲學史上最早使用的“辯證法”。在歐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義。

蘇格拉底的學說贏得了許多青年的崇拜,許多好學青年紛紛投到他的門下向他學習,使他成為繼古希臘七賢之後最有影響的哲人。

蘇格拉底主張專家治國論,他認為各行各業,乃至國家政權都應該讓經過訓練,有知識才幹的人來管理,而反對以抽簽選舉法實行的民主。他說: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權柄、以勢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眾選舉的人,而應該是那些懂得怎樣管理的人。比方,一條船,應由熟悉航海的人駕駛;紡羊毛時,婦女應管理男子,因為她們精於此道,而男子則不懂。他還說,最優秀的人是能夠勝任自己工作的人。精通農耕便是一個好農夫;精通醫術的便是一個良醫;精通政治的便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羅奔尼撒在戰爭中失敗,“三十僭主的統治取代了民主整體。”三十僭主的頭目克利提阿斯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據說,一次克利提阿斯把蘇格拉底中去,命令他帶領四個人去逮捕一個富人,要霸占他的財產。蘇格拉底拒不從命,拂袖而去。他不但敢於抵製克利提阿斯的非法命令,而且公開譴責其暴行。克利提阿斯惱怒地把他叫去,不準他再接近青年,警告他說:“你小心點,不要叫我們不得不再減少羊群中的一隻羊。”蘇格拉底對他根本就不予理睬,依舊我行我素。

後來,“三十僭主”的統治被推翻了,民主派重掌政權。有人控告他與克利提阿斯關係密切,反對民主政治,用邪說毒害青年。蘇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獄。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對被告叛決以前,被告有權提出一種不同於原告所要求的刑罰,以便法庭二者選其一。蘇格拉底借此機會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他自稱無罪,認為自己的言行不僅無罪可言,而且是有利於社會進步的。結果,他被叛了死刑。在監獄關押期間,他的朋友們拚命勸他逃走,並買通了獄卒,製定了越獄計劃,但他寧可死,也不肯違背自己的信仰。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個傍晚,年屆70歲的蘇格拉底麵容鎮定自若地等待最後一刻的到來。他與親友們侃侃而談,直到獄卒端了一杯毒酒進來,他才停止交流思想。當蘇格拉底行刑喝下毒酒時,周圍的人都失聲痛哭。蘇格拉底卻鎮定自若地說:“你們哭什麼?我認為男子漢應該在平靜中死去。”

就這樣,古希臘的最有名望的哲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千百年來,人們圍繞著蘇格拉底為什麼被判處死刑展開了討論。但由於蘇格拉底沒有留下任何著作,原告的狀子也早已失傳,雖有他的學生色諾芬和柏拉圖為其辯護的著作流傳下來,但有意在維護先師的嫌疑,難稱一手材料。所以,蘇格拉底之死,至今真相不明。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他的講學活動吸引了大量的青年,遠遠超過了政界要人的影響,因此得罪了統治階級。

蘇格拉底的影響是巨大的。哲學史家往往把他作為古希臘哲學發展史的分水嶺,將他之前的哲學為蘇格拉底哲學。我們應該記住這位博學謙虛的偉大哲人常說的一句話:我隻知道自己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