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強大的亞述帝國(2 / 2)

辛赫那裏布王的繼承者阿薩爾哈東王在位時,仍繼續擴建尼尼微,從而使它成為一座象《聖經·約拿書》中所描繪的有12萬多居民的大都城。阿薩爾哈東的繼承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亞述巴尼拔王。他除了大量收藏亞述人的圖書——泥版文書外,還興建了巨大豪華的嚴述巴尼拔王宮。

到公元前7世紀中葉,亞述帝國漸漸衰落。埃及首先擺脫了亞述的統治。隨後,東北方的遊牧部落接連興起,也日益威脅著尼尼微。公元前626年,居住在新巴比倫的迦勒底人和東邊的米底人聯合起來進攻亞述。公元前612年,新巴比倫和米底聯軍攻進了尼尼微。尼尼微在被洗劫一空後,又被放了一把大火,一代名城尼尼微和龐大的亞述帝國一起,就這樣從地麵上消失了。

幾千年過去,人們除了從史書上知道曾經有過尼尼微這座城市之外,其它就一無所知了。1842年,一位叫博塔的法國考古學家,在反複琢磨了《聖經·約拿書》之後,來到了伊拉克的摩蘇爾市。在流經摩蘇爾的底格裏斯河左岸,他發現了一大一小兩個小山崗。大的叫“庫容吉克”,小的叫“約拿之墓”。博塔認為這兩個山崗就是古城尼尼微的遺址。他挖掘了一段日子,竟一無所獲。

1845年,有一位名叫萊亞德的英國考古學家,也按照《聖經·約拿書》中對尼尼微城址的描述,找到了這裏,對庫容吉克山崗進行了長達6年的發掘,終於找到了辛赫那裏布的王宮和亞述巴尼拔王的部分藏書室。證明這裏就是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

在亞述巴尼拔王的藏書裏,堆滿了刻有亞述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塊楔形文字泥版長達3米,寬2米多;最小的一塊還不到1寸長,隻刻著一兩行文字。這些泥版就是200多年前亞述人的圖書,涉及的內容包括曆史、法律、宗教以及文學、天文、醫學等方麵的知識,是研究當時曆史的最寶貴的文獻資料。

後來,萊亞德和伊拉克考古學家拉薩姆在亞述巴尼拔王王宮廢墟的牆上,發現了著名的浮雕“皇家狩獵圖”。在新發現的泥版文書上,刻有許多亞述和古巴比倫的神話,其中就有著名的神話史詩《吉爾伽美什》,詩中關於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大洪水的描述,跟《聖經》中諾亞方舟的故事,幾乎完全一樣,而且,用的是第一人稱,表明這是一位親眼目睹洪水的幸存者的記敘。還有一塊描繪當時亞述的奴隸勞動情景的浮雕,這些奴隸多半是亞述人俘獲的戰俘,他們帶著手鏈腳鐐,有的被鐵索相互係在一起,旁邊有手執武器的亞述士兵在監督。這些浮雕現在都收藏在大英博物館。